共聆澎湃潮音,齐绘发展蓝图。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6日开幕,本届海洋周将以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开放包容的合作姿态,全方位展现厦门在海洋领域的实力与担当,为全国乃至全球海洋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不仅是一场属于厦门、属于中国的蓝色盛大活动,更是一次面向全球的广泛邀约。本届海洋周将集中呈现厦门在经略海洋、科技兴海、生态护海方面的建设成果,为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海洋治理新格局注入强劲的“厦门动能”。
今年恰逢海洋周20周年关键节点,这场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活动,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UNDPChina)、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联合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秘书处承办。
向海图强,弄潮而立。厦门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谱写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华彩篇章。
拓展合作共商海洋治理新路径
以海为媒,汇通八方。本届海洋周以“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将搭建起辐射“一带一路”、金砖国家、APEC经济体的多层次交流网络,推动全球涉海力量携手前行。
从商务部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海洋管理与蓝色经济发展部级研讨班、发展中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官员研修班,到第八届APEC蓝色经济研讨会、金砖国家海洋科学研讨会……海洋周期间,近20场国际交流活动将吸引全球超500位涉海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企业家齐聚厦门。
其中,第八届APEC蓝色经济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蓝色增长”为主题,将邀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9个APEC经济体代表,共同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并发布区域合作建议。2025中欧蓝色发展投资研讨会则在前期巴黎研讨会成果基础上,推动中欧双方重点研发机构、投资力量与产业主体对接,加速“中欧蓝色发展基金”“中欧蓝色产业孵化器”落地,为跨境蓝色产业合作搭建桥梁。
全链贯通 激发蓝色经济新动能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从技术展示到项目落地,海洋周推动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为蓝色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围绕海洋药物、深海装备、蓝色碳汇、滨海旅游等重点领域,本次海洋周将同期举办多场产业对接活动,实现“学术研讨—技术展示—项目落地”全链条贯通。
海洋周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生物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将推动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助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海洋经济招商签约仪式、鹭江创新实验室暨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等也将举行,彰显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活力。
备受期待的第八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上,共计12000平方米展区内,将集中展示千余种水下智能装备、应急救援设备、海上风电配套技术等,为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聚焦创新 引领海洋科技新前沿
以科技驱动未来,以智慧赋能深海。海洋周构建跨界协同的创新平台,展现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探索与担当。海洋周期间将举办2025鹭江海洋研讨会聚焦“原始创新、跨界融合、国际协同”,汇聚全球顶尖智慧,深入研讨海洋科技与技术发展前沿议题。
本届海洋周关注深海主题,数字化智能技术深海应用与国际推广研讨会将依托“海洋十年”生境大科学计划,向世界展示中国在深海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成果。首届深海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研讨会将围绕“深海基因宝库:译码、制造与可持续未来”,深入探讨深海基因资源获取、AI驱动大数据发掘等议题,搭建“产、学、研、政、金、用”协同的创新平台,彰显厦门在海洋前沿科技的探索。
海洋周还注重成果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生物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对接活动等,将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全民参与 共育海洋文化新风尚
从科普体验到体育竞技,从学校到社会……本届海洋周推出近10场面向市民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构建多元参与平台,让海洋意识深入人心,让海洋文化浸润城市。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海洋公益市集将邀请30名至50名海洋公益伙伴,通过海洋生物缸展示、环保手工坊、知识问答等互动项目,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海洋生态之美。厦门高校院所将举行海洋科学开放日活动,厦门大学50+科普点展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鲸豚馆参观、集美大学航海文化体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帆船体验等活动,将打开探索海洋科学的大门。
此外,厦门市青少年海洋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将以“蓝色未来少年担当”为主题,开展舰船模型展、海洋生态DIY、涂鸦墙创作等沉浸式体验,构建“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海洋教育生态圈。第十九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2025厦门休闲船钓邀请赛则将竞技体育与滨海生活结合,邀请港澳台及外籍选手参赛,带动全民参与海洋运动热潮。
(海西晨报记者 陈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