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斑秧鸡深夜滞留在翔安区马巷街头,幸得市民救助,也让白喉斑秧鸡首次在厦留下影像记录。23日清晨,它被放归自然。
22日晚11时许,翔安区动物保护协会接到求助电话,称有热心市民用纸箱将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儿送到派出所,且鸟儿疑似受伤需救助。协会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将其接回。“经过检查,确认这只鸟并没有外伤,我们推测它是迁徙途中因体力不支而虚弱掉队,滞留在路边被市民发现。”该协会会长林晟说,经鉴定,这只鸟为白喉斑秧鸡,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白喉斑秧鸡体型较小,栖息环境隐蔽,多在夜间活动,平时极难被发现。”林晟介绍,此前我市仅有白喉斑秧鸡的声音记录,这次救助过程中留下的图片和视频,成为该物种在厦门的首次影像记录。
无独有偶,23日凌晨1时许,有市民在马巷路边发现一只虚弱的猫头鹰,随即报警求助。经翔安区动物保护协会接回辨认,这只猫头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鸮,也是迁徙途中体力不支,暂时无法飞行。
工作人员为白喉斑秧鸡和红角鸮补充了液体和营养,将其安置在安静环境中休息,以恢复体力。经过密切观察与精心照料,两只保护动物体力明显恢复,均已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23日清晨,协会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优良的香山,将白喉斑秧鸡和红角鸮放飞。
提醒
遇见落单候鸟怎么办?
当前正值秋季候鸟迁徙高峰,南来北往的鸟类数量增多,市民如果遇到因受伤、迷途或体力不支而落单的候鸟,请不要自行饲养或惊扰它们,可先用纸箱(盖上预留通气孔)为其提供黑暗、安静的临时庇护所,并立即联系当地野生动物救助站或拨打110报警电话,由专业人员前来处置。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