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位于翔安同翔高新城的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显示”)第二回路220千伏专用电力外线“岗天线”投运送电。这意味着,这个国内已投产的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第6代柔性AMOLED单体工厂有了供电“双保险”。
“电力引擎”点亮厦门“屏”。项目建设单位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电工集团”)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克服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等“三跨”施工难点,确保重点项目“岗天线”安全、稳定、高效投运,以强劲电力为特区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助力厦门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保障需求
充足电能点亮厦门“屏”
天马显示成立于2020年,总投资480亿元,设计月产能48千张基板,主要产品包括曲面屏、可折叠屏等中小尺寸显示屏,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专业显示领域。
“作为第6代柔性AMOLED新型显示生产线,生产工艺制程复杂、设备精密,对电力供应的连续性、稳定性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天马显示厂务部电气科负责人陈文说。
公司对质量的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根据工艺设备的特点,电压波动,也就是余压低于87%的时间超过20毫秒,曝光机等核心工艺设备就可能出现宕机。宕机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产线可能会停,另一方面设备可能会损坏,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前期,天马显示第一回路专用电力外线已稳定投运,随着产能持续爬坡、新厂线陆续投运,第二回路“岗天线”的建设成为公司最紧迫的需求之一。
攻坚克难
成功完成“三跨”施工
“岗天线”规划全长8.6公里,线路起自500千伏东岗变电站,经新324国道、规划溪东路,终于已建的天马220千伏专用变电站。
线路采用架空与电缆混合方式建设,沿途需经过学校、村庄、农田等,并穿越多条国道、河道、高铁线路、高压线路,是对专业技术、安全与协调能力的重大考验。“‘三跨’施工,即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的施工,是电力工程中的关键任务。”厦门电工集团项目经理梁龙福介绍。
沈海高速,车流如织。“沈海高速一天的车流量达到10万辆。我们采用搭设跨越架的施工方式,确保电力施工与通行‘双安全’,同时必须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高速公路封闭时间。”梁龙福说。厦门电工集团深入现场查勘,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施工方案,同时协调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争取“窗口期”。
施工当日,随着高速公路封路指令的下达,50多名电力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只用了40分钟便完成封网。过后,高速公路恢复通行,电力施工人员有条不紊架设导线。导线架设完成后,施工人员仅用时约4分钟成功拆网。
在跨越高速的同时,“岗天线”线路还要跨越35千伏高压线,这又是一个施工难点。厦门电工集团科学组织,合理调配施工力量,加强过程安全管控,成功完成这段关键跨越。
不仅有“三跨”施工,线路还跨村庄、跨民房、跨学校、跨农田……这些施工协调量特别大。为了不对周边学校的宿舍楼造成影响,厦门电工集团调整方案,将架空线路调成为地下缆线,新建顶管及电缆通道约300米。由于线路还经过规划的溪东路。溪东路还没建成,这也就是说,施工人员要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先开辟出一条通道用于施工……
天马显示建设负责人曹德全表示,厦门电工集团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使命必达的攻坚精神,成功化解挑战,确保线路安全、稳定、高效的投运。
护航发展
助力构建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岗天线’的顺利投运,标志着天马显示电力保障体系迈上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台阶,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曹德全说。
具体来说,“岗天线”的投运,标志着双回路供电格局的形成,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因外部电网波动或线路故障导致的停产风险,为天马显示高精密核心生产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了“双保险”。双回路供电体系极大增强了企业生产系统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为持续扩大产能、拓展产业链、布局前沿技术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与此同时,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有助于天马显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以绿色动能赋能高端制造。
天马显示是厦门新型显示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下,厦门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布局不断完善,吸引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厦集聚发展, 加速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葛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