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有部分企业试点实施食品数字标签。
找遍包装看不到生产日期,配料表密密麻麻得借助手机相机放大功能才能看清……时下消费者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遇到的这些问题,将有望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解决。今年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在今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旨在解决标签信息“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问题,同时为企业提供更灵活、低碳的食品安全信息展示方式。
记者日前从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我市已有部分企业试点实施食品数字标签。那么,数字标签和实体标签有什么不同?它的出现能解决什么问题,试点以来成效如何?监管部门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数字标签实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更直观
“码”上可知一目了然
《公告》明确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预包装食品标签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数字标签展示食品标签信息,并通过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功能,解决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查看标签信息常遇到的字小看不清、信息难找等问题。
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目前,蒙牛、康师傅、双汇、光明等企业的不少预包装食品已使用了数字标签。在厦门,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宏远歆福和福谷香食品两家生产企业,以及燕之屋等燕窝品牌也已开始推广使用食品数字标签。其中,一款“见福”全麦吐司,消费者扫码后可获取配料表、生产日期、营养成分等详细产品信息,还有食品防腐剂丙酸钙的安全性介绍,以及“一图读懂成人食物过敏”等科普内容。“燕之屋”的一款燕窝产品,扫码后可以看到标签内容除了生产商信息、生产批次等溯源信息外,还涵盖了产品生产工艺、存储条件、保质期、规格、价格,甚至食用燕窝投料量等具体信息。
更高效
食安溯源实现“秒查”
“使用溯源码数字标签,我们大幅提升了溯源效率。”厦门市燕之屋丝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燕之屋从2019年1月份就开始使用数字标签(即食燕窝溯源标签),最初公司导入这个数字标签是基于燕窝行业对燕窝原料的溯源信息有明确的要求,之后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实现了覆盖燕窝产品生产过程及原料、物流销售全链条溯源。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得相关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企业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或其他需要溯源的情形时,也基本能实现“秒查”。
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的数字标签目前已升级到4.0版,在涵盖食品生产信息、食安科普信息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生产视频和临期商品管理的功能,即利用视频技术将食品生产过程可视化及实现临期商品自动预警。
“数字标签实际上要‘大于等于’实体标签。”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标签不要求标示所有强制性标签信息,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等,但应与实体标签上展示的信息保持一致。同时,数字标签没有版面的限制,可以展示更多信息。《公告》还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将数字标签的二维码与食品标签上的追溯码、结算码等整合,实现“一码多用”。这样一来,实体标签也可以相应简化,从而减少食品企业生产成本。
更严格
必须清晰醒目易读
近年来,令人反感的广告弹窗、飘窗,在《公告》里被明确列入“禁令”——根据《公告》,数字标签内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的规定。广告、营销等其他信息不属于数字标签信息。 严格禁止干扰正常阅读的弹窗、飘窗等元素,且数字标签必须清晰、醒目、易读。
同时,《公告》明确,数字标签展示内容不得篡改,当对数字标签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时,应记录修改内容、修改时间、修改者信息等要素,确保信息修改过程可追溯。
据了解,目前相关法规及标准对食品生产企业数字标签的应用以鼓励为主,并非强制要求,对数字标签呈现哪些内容也没有硬性规定。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专题培训,加大对数字标签政策的宣贯、解读;同时,借力“鹭享食安”品牌宣传,在“鹭品”企业先行推广,并依托厦门市食品安全联合会,在行业内发起倡议。后续,还将适时推动供厦食品“数字标签”团体标准立项,为数字标签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规范依据。
数字标签
指食品包装上通过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标签,消费者可通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实现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功能。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吴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