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海涛做客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系统解读《关于加快建设厦门数据港的实施意见(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围绕数据要素“汇聚—开发—流通—应用—跨境—制度—保障”七个环节,提出十六项重点任务。厦门将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数据汇聚、融合开发、流通交易、赋能应用、跨境流动到制度保障,形成从“资源化”到“价值化”的闭环,实现数据要素全链条贯通。同时,持续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实现境内外数据在厦门合规高效流动。
《实施意见》强调“育产业、促发展”,明确到2027年培育数据商数量突破600家,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形成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群,建成面向两岸、辐射全球的厦门数据港。
七个环节构建数据港闭环发展新格局
1 加强数据汇聚共享 让分散数据“聚起来”
这是建设数据港的基础,核心是把“分散的数据”变成“可用的资源”。厦门将健全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目录。同时,推动社会数据市场化供给,鼓励数据要素型企业率先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工作。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探索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统筹部署厦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中心、大模型创新中心等新算力基础设施。
2 推动数据融合开发 让数据成为“可配置要素”
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遵循“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则,推动公共数据有序流动与开发利用。围绕数据采存算管用等关键环节,出台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招引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着力打造规模大、创新强、有竞争力的数据产业集群。同时用好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数据产业,强化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
3 促进数据流通交易 打造高效交易平台
让数据要素“能交易、易流通”,厦门将做大做强厦门数据交易平台,健全数据交易全生命周期规则,推动厦门数据交易平台与国内其他交易场所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产品“双向挂牌”。同时,建设社会数据行业专区,推动行业数据融汇互通。培育数据产业生态,推动供需主体入场,支持政务部门、公共服务组织依托厦门数据交易平台,加大对企业数据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增强企业创数用数活力。用好激励政策培育数据要素型企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提供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合规认证、数据质量评价等第三方服务。
4 深化数据赋能应用 让数据价值“落地见效”
厦门将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推动多元数据融合,健全数字化社会治理和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助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同时,打造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厦门和数字政府建设场景开放,开展数据要素应用大赛等,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及高价值场景落地并复制推广。
5 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 打造跨境流动口岸
这是厦门数据港的特色优势。厦门将探索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向上争取建设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离岸数据中心,还会争取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等,打造连接两岸、辐射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金砖国家的数据进出口岸。同时,在厦门自贸片区制订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争取数字贸易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支持自贸片区企业依法为产生于境外的数据要素提供增值服务。
6 破解制度瓶颈 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
厦门将健全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构建“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结构性分置的运行机制,推动数据资产登记与入表。同时,创新数据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数据资产作价入股、股权债权融资、数据信托等模式,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建立覆盖数据收集、加工、流通、使用全过程的数据合规制度。
7 强化保障措施 打响厦门数据港品牌
厦门将建立市级统筹推进机制,由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数据港建设。在数据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将数据工作能力纳入干部培训,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积极争取在厦门举办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数据产业峰会等活动,推动技术、产业、应用交流合作,打响厦门数据港品牌。
(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吕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