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厦门近70万名中小学生中的热词是“宪法”。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宪法宣传周”。
本周,厦门中小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本周一是12月4日,这天也是国家宪法日。厦门中小学校近70万名中小学生统一以一堂特殊的早读课打开新的一周:诵读宪法。市教育局在思明区青少年宫举行教育系统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现场活动。
500多名来自华侨中学、演武小学、思明小学、滨东小学的师生代表,集体朗读宪法序言及正文中部分章节和条款,包括第一条、第二条、第五条、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一、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等。
读哪些内容是有选择的。例如,学生们诵读的内容摘取了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他们也朗诵了宪法中和教育有关的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师生们还跟唱《宪法伴我们成长》。他们唱道:“生活中再多的磨练,社会里再多的挑战,别怕!乘着宪法的翅膀……”
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表示:对宪法的尊重,首先需要每一个人从了解宪法开始。因此,在国家宪法日,全体师生都应一起来读宪法。
滨东小学的老师说,或许低年级的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宪法条文,但是从小就大声地诵读宪法,让宪法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总有一天会理解宪法的深刻含义。
在“宪法晨读”现场,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要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开展法治教育,还特别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科学设计宪法法治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大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校园法治文化,推动宪法真正走入师生的日常生活。
不一样的普法
本周,宪法从册子里“走出来”,走进学生中——厦门各级各类学校围绕“宪法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参与度高的宪法宣传活动,为的是努力拉近宪法和学生的距离。而这些,都是为了让宪法真正走入师生的日常生活,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
康乐二小
玩套圈玩拼图 还能学法律知识
黄宝妮是康乐二小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每年,距离“宪法宣传周”还有半个多月,她已经开始筹备工作,这是因为她追求创新,还追求要符合孩子们的理解力和口味。
这位法学专业毕业的老师认为,要建设法治社会,就必须从小给孩子播下法治信仰的种子。几年前,她在康乐二小组织法律兴趣社团——学法社。
今年,黄宝妮设计法治图书漂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挑选法治书籍,从低年级的漫画绘本到中年级的案例故事,再到高年级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本法治专册的宪法法条讲解,螺旋上升循序渐进。通过开展图书漂流并进行读后微感言分享,营造“多读书、读好书、读法治书籍”的浓厚学法氛围。
康乐二小“宪法宣传周”的重点是萌趣学法游园活动。这其中的“萌趣”不是随便说说,黄宝妮发动学法社的孩子在同伴中展开调查:宪法游园要采取什么形式,才是他们最喜欢的。
今年康乐二小宪法游园设置了五个活动项目:法治拼图我参与、法治魔力套圈圈、学法竞答刮刮乐、大富翁、法治灯谜我来猜,这些形式都是孩子们提出来的。
不仅如此,这些游戏是有区别的,不同年级学生适合不同游戏,比如低年级玩的是拼图——黄宝妮把法治教育场景制作成拼图,孩子拼完一幅图,就会学到新的法律知识。
更激动人心的是,在游园中答对题的,都有学校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不过,由于场地所限,游园会只有部分学生能参加,每个班分到10个名额。谁来参加?黄宝妮认为,这也是向学生们传达人人平等理念的机会,因此,她采用从参与图书漂流微留言的同学中确定游园人选。
参加游园活动的孩子们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学法过程,享受游戏的同时又能学到有用的法律知识。
厦门信息学校
将开发法治校本课程
国家宪法日不是只有一日的宣传,厦门信息学校用行动做出回答——6日,这所学校在宪法宣传周上启动“法治教育工作推进年”,将2024年定为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推进年”,将法治教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展。
校方介绍,“法治教育工作推进年”首先要建章立制,对学校章程及各种规章制度再次审核,看看学校规章制度是否存在与法律法规、教育政策规定及学校章程相抵触的内容,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的“立改废”程序规范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其次要做好校园普法,保障学生权益。
信息学校还透露,将与律师事务所一起合作开发法治校本课程,让课堂这个主阵地在法治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
不一样的课堂
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介绍,今年,很多学校创新宪法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不仅将宪法教育融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板报,还运用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创新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参与性,强化学生的宪法体验。
检察官法官“老师”
深入浅出讲宪法
宪法宣传周期间,一些学校邀请检察官、法官入校讲法。检察官和法官们精心备课,他们从身边小事引入,用一个个生动比喻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法律?为何国家要制定法律?法律到底有何作用?宪法又居何种地位?……
“我们从妈妈肚子里出生时,宪法和法律就赋予了我们一定权利,可以继承遗产、接受别人馈赠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有了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等。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宪法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检察官和法官用人的一生解释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又通过把宪法的“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与我们的小家庭作比较,采用比喻等方式,让孩子们快速、便捷地理解宪法、记住宪法。
孩子们化身不同角色
在真法庭上模拟庭审
在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六年级的骆老师带领学生在真的法庭上,模拟一场庭审。
在“庭审”中,学生们化身“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体验了从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最终宣判的全过程。
一位担任原告的孩子在庭审后很有感触地说:“庭审中,对于我说出来的观点,有两个人表示赞同,一个人表示不同意。但是法官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来做判断,而是依据足够多的事实证据才做出最后的判决。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谨和公正。”
骆老师认为,模拟法庭通过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法律的理解。
厦门娃学法
成绩单
超90%
今年6月以来,我市组织全市学生参与“宪法卫士”网上学习活动。截至11月底,我市宪法小卫士网上学习参与人数63.3万余人,各区参与率均超过90%,其中思明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的参与率达到100%。
全国一等奖
今年的第八届“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厦门在省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在全国赛中,厦门获1个全国一等奖、2个全国二等奖和1个全国三等奖。
一等奖
●孔令儒
演讲选手小学组
厦门市音乐学校
二等奖
●颜志鹏
素养竞赛选手小学组
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张梦齐
演讲选手初中组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三等奖
●李曼瑄
演讲选手小学组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新增一个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在这里 体验法律相关职业
厦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昨天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揭牌成立,这也意味着从现在起,厦门的中小学生可以到这个实践基地接受法治教育,进行和法律有关的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
设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的这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由厦门市海丝法务办、厦门市教育局共建。市教育局介绍,基地将让青少年学生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中激发学法兴趣、增强法律意识,极大地增加普法活动的启发性、互动性、参与性,最终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法治素养的人才。
新设一支志愿中队
用少先队员的视角 开展校外普法
近日,市教育局在厦门市青少年宫成立厦门市教育系统红领巾“蒲公英”普法志愿中队,为的是让“红领巾”用自己的声音宣传法律。
据介绍,“蒲公英”将用少先队员的视角,不断丰富宪法宣传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探索校外普法工作的新路径。通过专家培训、校内外宣讲、走访采访、角色体验等方式推动宪法法治宣传,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以自身的实践彰显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法治担当。
(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游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