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以梦为马”——彭汉宗作品展在厦门市千一艺术馆开幕,共展出厦门“85后”青年艺术家彭汉宗新近创作的近40幅工笔画作品。本次展览系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优秀中青年个人文艺项目,将持续至12月12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梦化》《南山寿》《躲猫猫的乐趣》……一幅幅风格独特的美术作品迎面而来,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神秘莫测的感觉。这是属于彭汉宗独有的工笔画作品。“我希望,通过荒诞、夸张、调侃的剧情,将动物们拟人化的行为,结合主观的视觉体验,建构出超现实的叙事关系,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实现自我内心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的沟通。”彭汉宗说道。
据他介绍,展览主题“以梦为马”的意思,是指把梦想当作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出自海子的著名诗篇《以梦为马》。在表现内容上,本次展览作品大都涉及了两个元素,即猿猴与骏马。“猿猴影射了我们人类的自然状态,骏马则可以理解为动力与希望,承载我们内心的梦想。这就从外在形式上呼应了展览主题之一‘马’。”彭汉宗说,在表现手法上,作品运用了超现实主义非逻辑性的视觉审美形式,不仅具有梦幻、离奇和异化的主观意味,还折射出个体的精神状态和普遍的社会情绪,这便从内在理念上呼应展览的另一主题“梦”。
彭汉宗最喜欢的一幅展览作品是《梦化》,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庄周梦蝶。彭汉宗解释创作初衷说,梦或不梦已不再重要,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地好好做梦,又不执着于梦,如此,方能“齐万物”“一死生”而“任逍遥”。
人物名片:
彭汉宗,1988年生于上海,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花鸟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福建校友会副秘书长。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创作故事
根据文案来编排绘画作品
彭汉宗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专业素描,高中毕业后,本硕连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得到了系统的中国画训练。接着,他又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拿到了美术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彭汉宗来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科班出身的他在创作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及习惯。“创作每幅作品前,我都会预设一个小主题,并书写一篇简短的文案,然后根据文案的叙事结构,来编排作品中主角与背景的图式结构。”彭汉宗说。
比如,本次展览中的一件作品《摘星》,灵感来源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为此,他会预设多个背景关键词,比如“冥冥宇宙、浩瀚苍穹、点点星光、万籁俱静”,同时又为主角设定一些拟人化的动态来升华主题,比如在猿猴的玄远世界里,“摘星”代表着无上的荣耀,是从无知无畏走向全知全能的法门,是宇宙中宏远阔大、无所不在的“道”。根据这一整套文案设定,他最终描绘出了画面,“猿猴能否真正触摸到宇宙星际已不再重要,而它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从未停止过的好奇心,才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彭汉宗说。
(海西晨报记者 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