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第46个全国“质量月”。今天上午,厦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厦门市“质量月”活动方案》和《厦门市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正式启动“质量月”系列活动。
围绕七个方面
开展多领域特色宣传
2023年我市“质量月”活动,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市场监管局、民政局、公安局等2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部署开展,将围绕加强质量宣传、推进质量强国纲要贯彻落实、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强化质量监管效能、增强服务效能、提高全民质量素养等七个方面,开展涉及产品、工程、旅游、文化、医疗、金融等多领域90余项活动,通过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宣传贯彻主题质量知识竞赛、市民质量体验活动、计量伙伴计划启动仪式、质量强区品牌发布会、实验室开放日等特色宣传,推动全社会诚信经营、质量共治,打造我市质量发展新生态。
探索更多创新做法
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近年来,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线上线下,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资源,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打好助企纾困的质量服务“组合拳”,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软环境。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筛选发布了全市10个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力争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更多、更具普遍性、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做法,以精准协同的质量技术服务,助推企业、产业和区域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质量月”期间,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动员全市企业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开展企业“质量月”活动,诚信经营,全面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助力厦门高质量发展。
厦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创新设立“NQI集质小站”
集美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市质量评审中心,开展重点产业“助企攀登 集质同行”质量提升行动,全程跟踪辅导企业提升改进;在机械工业较集中的灌口镇创新设立“NQI(质量基础设施)集质小站”,开展政策咨询,提供业务对接等服务,让“小站”真正成为企业身边的服务站。
推动成立智能家居专业技术委员会
海沧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市质检院聚焦智能家居、智能卫浴等领域,深化质量公益诊断、质量评估性抽检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海沧区产业链全行业的质量提升;助推厦门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成立全市首个智能家居专业技术委员会,实现全市智能家居技术、标准、信息联动发展新突破。
打造“智慧+”检验检测创新服务平台
市质检院前瞻性布局“智慧+”检验检测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千亿产业的“就地研发,就地检测”,缩短新品上市时间、节省检测费用,助推智能互联网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实现弯道超车。
实现国家级NQI专项零的突破
2022年,市质检院成功实现省市场监管系统组建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级)NQI专项零的突破。该项目预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前沿性成果,助推 Mini/Micro LED超高清显示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与厦船重工技术人员联合攻关
福建省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我省第一个获批筹建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市计量院在筹建过程中主动贴近产业,与厦船重工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助力该企业仅一艘货轮就能节省人力成本、码头费用等作业费用约50万元,作业时间也从一个月缩短到5天。
制订标准精准计量 守护粮食安全
市计量院组织开展粮食专项计量服务,联合粮食检测、生产等企事业单位申请制订福建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面筋测定仪校准规范》,明确面筋测定仪的校准方法和校准项目,为评价该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技术依据。
标准化助力家政服务业发展
市标准化研究院指导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组建完成厦门市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指导行业研制8项厦门市地方标准,并申报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完善厦门市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指导厦门2家家政企业申报并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建设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
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委台港澳办共同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率先建设“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平台实现对大陆地区564种农药在376种(类)食品中10092项残留限量与台湾地区495种农药在365种(类)食品中7500项残留限量精准智能比对,有力推动解决各地同类平台独立分散、信息不全等问题。
指导多家小微企业降本增效
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文旅局、火炬管委会、商务局等部门,聚焦旅游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和老字号企业等,指导多家企业推动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下降,如帮助尊王贸易公司节约仓储及配送运输成本36万元,夏商国际旅行社新增多元化业务收入超6万元等。
持续打造“e鹭协同”服务品牌
厦门市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5个协同服务基地,组建首支基层NQI服务首席队伍,建设质量基础设施“e鹭协同”服务平台,建成全省首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大厅,推出公益诊断、定向服务等“到家”服务套餐,累计开展NQI助企服务项目1400余项,向企业反馈改进建议300余条,全市企业首席质量官累计获证达2271人,数量居全省第一。(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陈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