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举行了一项罕见的“关帝爷过火城”传统民俗。
这是当地村民为了庆祝关圣帝君庙重新建成、纪念关圣帝君诞辰所举行的传统民俗。现场的壮观场面吸引了上百名村民前来观看。
罕见民俗引人围观
精美的剪瓷雕,生动的连环壁画……新建成的关圣帝君庙位于许厝村中,主祀关圣帝君,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关帝爷。
昨天清晨,许厝村的村民们陆续赶到新落成的关圣帝君庙里上香祈福。宫庙广场中一座用木头搭建而成的塔状“城楼”十分引人关注。
据介绍,这座“城楼”主要由1米长的木段堆积、搭建而成,高3.2米、长3.5米、宽3米。“城楼”的四周留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内部中空,可供一人来回行走。四个“城门”均贴着对联,四个“城角”挂着旌旗和大红灯笼。
据许厝村负责该仪式的许水灿介绍,这座微型的“木城楼”是效仿古代城楼搭建而成的,是几位村民花了一天的时间建成。虽然此前村民没有搭建“城楼”的经验,但依照着建古厝的原理,在搭建时十分注意保持平衡。
昨日9点整,仪式正式开始,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
村中一名老者在“城墙”外泼洒柴油,由其他人点燃“城墙”。一位赤脚裸背的乩童手举旌旗和宝剑,在各个“城门”之间穿梭。乩童每穿过一个“城门”,都会赢得村民们的一阵欢呼。
仪式特别寓意美好
“所谓的‘关帝爷过火城’源自《三国演义》里关羽巡城的典故。”许水灿介绍,“城楼”寓意家园,升腾的火焰代表着对人丁兴旺的美好希望,闯过了“火城”代表除秽祛厄、消灾避祸和祈求风调雨顺之意。
许水灿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爷的诞辰,为了纪念关帝爷,村民们都会举行祭拜仪式。去年,村民们共同集资选址,经过一年的时间修建了关圣帝君庙。
这一罕见的民俗活动令在场的村民大开眼界。今年77岁的许厝村村民许国强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过火”民俗。往年的是宫庙“过火”仪式或“踢火盆”或“踩火毯”,今年,特别采用“过火城”来庆祝新庙修建落成,别有意义。
据了解,关帝爷也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因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备受闽台地区民众敬仰。(海西晨报 记者 洪丽敏 通讯员 张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