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简体 繁体
闽南网 > 旅游 > 民俗文化 > 正文

冬至吃汤圆由来和传说 南方冬至都是吃汤圆的吗原因分析

来源:万家热线 2018-12-21 18:43 http://www.mnw.cn/

  2018年南方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而一到冬至,我国南方地区都会煮上汤圆,正所谓吃了汤圆,就会年长一岁。这样的说法,到底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早起开始忙活,和面,剁馅,调拌准备包饺子,气氛隆重不亚于过年。那时候生活清苦,馅料可没有现在丰富,清一色的白菜,豆腐,粉条,见不着肉腥,但吃得依然香甜。直到现在,有时还怀念白菜豆腐馅的饺子,正如作家阿城所说的“蛋白酶退化到了最初阶段,想吃小时候的东西",这是老了的标志,更是思乡的情绪。

  《黄帝内经》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益气血,为人体提供后天水谷精微。根据国内饺子馅调制方法的不同,也出现了中原饺子、南方饺子、东北饺子等不同的派系。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分成水饺、蒸饺、煎饺、炸饺、烩饺等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产地分成中华饺子、俄罗斯饺子、日本饺子、意大利饺子等。体现的是纷繁复杂的物质,是丰富多彩的文化。

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冬至祝福语大全

  》》2018冬至具体准确时间几点几分

  》》冬至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原标题:2018年南方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由来及冬至传统习俗
责任编辑:柯金定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惊蛰时节怎么养生?这样“捂、吃、按、动”
  • 2025年2月3日立春具体时间 今天几点几分打
  • 为什么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会影响过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乐音绕梁(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簪花献妈祖,同谒妈祖,共襄盛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用最严密法治守护最好生态 79.47万人次涌入!德化五一文旅爆火出圈 福建山海物产“变身记”:解码大健康产业 小女孩拿自家金饰去卖老板直接扣下 老板 2025年福建高招细则发布!这些重点要关注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雷峰镇、南埕镇、水口 德化县县长吴志朴到雷峰镇、南埕镇、水口 男子辞职照顾2岁妈妈回应啃老质疑:没用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福建闽南网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