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奔波就能找到专家把脉,做完针灸还能顺便抓齐中药……近日,灵秀镇钞坑村卫生室中医阁启用的消息,引起不少周边村民的关注。
作为石狮市首批中医阁示范点之一,这个建在“家门口”的中医阁,将“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正悄悄改写着村民的就医路。
石狮市首批中医阁示范点之一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村里建起了“中医阁”
7月25日,记者走进钞坑村卫生室,浓郁的中草药香扑面而来。自中医阁升级改造工作完成后,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基层前沿阵地。
候诊村民陈先生的目光,首先被墙上的中医体质辨识图吸引,转头看到新添置的人工智能中医脉诊仪,便饶有兴致地上前体验了一把。在依次完成舌诊、面诊、脉诊后,一份详细的健康报告很快生成。“主脉象是平和,体质是特禀质……”陈先生说,报告不仅分析了体质特点,还给出了健康预警,让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中医阁内部简洁雅致
升级改造后的中医阁简洁雅致,设有中医文化角、中医诊疗室、理疗推拿室、中药房、煎中药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引进牵引床、人工智能中医脉诊仪等设施设备。其中,在中药房内,还新添了270多味中药材,从寻常的当归、熟地、茯苓、党参到稍显珍贵的人参、西洋参、田七、天麻等都整齐地码放在药斗里,能够满足日常开方抓药的需求。
村民体验人工智能中医脉诊仪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医阁的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同时,在灵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调下,也迎来市、镇两级中医专家坐诊,软实力同步跟上。”村医廖永春的言语中满是对中医阁发展的信心,“目前,中医阁能够为群众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以及针灸、刮痧、艾灸、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满足村民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他表示,结合原有西医诊疗基础,村卫生室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服务村民的底气更足了。
市镇两级资源输送入村
村卫生所(室)作为“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是村民最直接、最方便的医疗服务点。日常中,主要承担感冒、发烧、肠胃炎等基础疾病的诊治,以及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病症的处理,同时也承接着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
“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精准辨证是关键。”灵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邱仔雪介绍,为提升村级中医阁服务能力,中心选派资深中医师每周轮流坐诊,为村民辨证施治、问诊开方,同时对村医开展带教。此外,针对部分村民的复杂诊疗需求,中心积极协调、邀请石狮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施宝珍下沉坐诊,让市级专家资源直抵家门口,村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高水平服务。
灵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中医师每周轮流坐诊中医阁
过去,村级医疗点以西医为主,讲究对症治疗,对疾病进行快速干预。如今,随着中医“整体调理”理念的深度融入,村民享受到的健康服务更加全面。如,针对儿童感冒、发烧,西医对症处理后,中医通过小儿推拿、中药贴敷帮助孩子增强体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西医控制指标的同时,中医采用“平肝潜阳”“健脾化湿”的方子帮助患者调理体质;针对颈肩腰腿痛,中医可以直接运用针灸、理疗、中药等手段,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我们还将以村级中医阁为阵地,常态化开展节气养生指导、家庭中医科普等活动,帮助村民构建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切实兜牢村级健康防线。”邱仔雪表示。
示范带动全市村级中医阁建设
建设村级中医阁,是石狮市补齐基层中医药服务短板的关键举措。
2025年,石狮市卫生健康局通过泉州市“提升50个村卫生所(室)服务能力”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指导灵秀镇钞坑村卫生室、宝盖镇上浦村卫生所和祥芝镇赤湖村卫生室3个村卫生所(室)提升四种“阵地”(即村级医疗卫生服务阵地、专家下沉乡村阵地、村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阵地、健康教育宣传阵地)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增加“自选动作”,通过升级打造中医阁、引进应用中医AI辅助诊疗设备,进一步为乡村群众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精准化的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适宜技术,“家门口”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惠及周边村民。
中医阁引进牵引床设备
中医阁提供针灸、刮痧、艾灸、拔罐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
“目前,钞坑村卫生室已率先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剩下2家也在加快建设中,预计不久后就能启用。”石狮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首批示范点的成功落地和经验积累,石狮市将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村级中医阁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和应用,全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让中医药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地覆盖基层群众。
(记者:黄翠林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