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午,烈日当空,西偏村“党建+”邻里中心一楼的长者食堂满溢着烟火气息。厨房里,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在灶台与案板间有序穿梭,铁锅翻炒腾起阵阵鲜香,一道道热菜迅速出锅。就餐区,老人们围坐一桌,你一言我一语唠着家常,热腾腾的饭菜不仅暖胃,更让欢声笑语填满了整个空间。
老人在长者食堂享用免费午餐
从 “舌尖” 到 “心尖”,这一小小的长者食堂,不仅稳稳托起老年人的美好 “食” 光,也擦亮了石狮争创全域共富先行示范区的幸福底色。作为泉州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城市三个试点县之一,今年来,石狮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锚定产业、增收、城乡、民生、精神、生态、善治等领域实施7个共富行动,以全域共富镇村擂台大比拼为有力抓手,加速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勇当先锋。
全域共拼
唤醒“沉睡资源” 点燃“增收引擎”
大暑时节的午后,位于永宁镇金埭村东北角的“植物迷宫”里,草木葱茏,蝉鸣不绝,不少父母带着孩子穿梭其中,享受着林间的乐趣。
“今年我们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对‘植物迷宫’周围地块进行改造升级,让游客来了有更多休闲放松的选择。”永宁镇金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少扬称,2023年,金埭村以村级擂台大比拼活动为契机,对东北角这一闲置多年、杂草丛生、堆满杂物的地块进行整合盘活,打造成为集趣味性与创意性于一体的休闲文旅项目。
“千玺牧野”项目每年可为金埭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尼松义/摄)
今年7月18日,金埭村携手石狮千玺文化打造项目升级版,进行“千玺牧野”营地项目合作。项目包含植物迷宫、农耕文化园、果蔬采摘等,同时融入更多闽南文化元素,建设闽南文化墙,唤起市民游客的乡村记忆。该项目不仅可为村里每年增加10万元的集体收入,还将带动永宁周边文旅产业的发展。
在擂台大比拼活动的撬动下,灵秀镇灵山村则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村里的闲置用地,精心打造了“电商人才社区”。社区内配套设施完善,为电商人才提供了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这一创新举措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了电商企业和人才纷至沓来。随着企业和人员的集聚,灵山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原本“沉睡”的闲置资源摇身一变,成为拉动村庄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这是石狮开展擂台大比拼活动的重要成效之一。2023年,石狮立足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的优势,持续开展村级、镇级擂台大比拼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自主申报、现场拉练、综合评估”流程,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每季度联合评选出10个村级优质项目并给予总额100万元的奖励金,其中一类项目奖励20万元、二类10万元、三类6万元;每季度评选出镇级优质项目3个,分别给予50万元经费奖励。2025年起,擂台大比拼活动创新考评机制,重点考评以村(社区)为主体,围绕“乡风文明、基层治理、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四个主题,谋划生成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民生服务等“办实事”项目,使乡村振兴工作“抓得住、干得实、看得见”。
据统计,擂台大比拼活动引导镇村谋划生成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近1500个,划拨专项奖补资金1800万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投入乡村振兴,累计盘活闲置土地2000余亩,盘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6000多万元增加至9000多万元,全市10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基本达30万元以上,一半的村达50万元,三分之一的村达到百万元。
全面统筹
打破“单打独斗” 构建“协同矩阵”
经过36年的接力发展,石狮城镇化率达到86.38%。近年来,石狮市以地缘、亲缘、文缘等为联结点,积极发挥各镇挂村点长、片长统筹协调作用,打破村域行政管理界限,让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似的村“抱团”发展,推动62个村组成21个跨村联建党组织,通过项目共谋、资金共筹、资源共享,形成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鸿山镇“牵手”石狮农商银行整镇推进乡村振兴
对资源优势明显、市场经验丰富的村,石狮鼓励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成立强村公司,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企业法人负责制,由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法人,负责运用市场化策略对村级资产进行经营管理。2022年以来,全市16个以村集体独资成立的强村公司累计签订合同项目69个,营业额达2192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838万元。
对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缺资金、缺项目、缺资源的情况,石狮探索“飞地”抱团、跨镇跨村联建等模式,通过项目共谋、资金共筹、资源共享,形成镇域统筹、抱团发展的良好格局,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如建设塘后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一号楼时,宝盖镇实行“镇级统筹,跨村联带”,吸引郑厝村、苏厝村、山雅村、铺锦村、雪上村、塘头村6个村投资参建,参建村按投资额比例获得分红6万元至12万元不等;鸿山、祥芝两镇充分发挥邱下村和湖西村地缘相近、资源相似和产业互补的优势,联合成立全市首个跨镇跨村联合发展公司——石狮市祥鸿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形成“村庄孕育产业,产业反哺村庄”的融合发展局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增加群众收入,丰富员工生活,增补企业需求,带动片区发展。
对村级资产经营效益不佳问题,石狮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市场化思维,推动全市21个村将农贸市场、旧小学、旧厂房等资产重新委托管理、发包经营,吸引福建途易旅游、厦门路桥等专业运营机构参与合作,推动经济收益从447万元提高至1295万元,有力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湖西村和邱下村成立全市首个跨镇跨村联合发展公司,承接高新区商业运营服务
镇域层面,祥芝镇健全村级、企业、金融、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跨村联建”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合力作战”转变,实现联建村抱团发展、资源效益最大化,共同“跨”出乡村共富之路。永宁镇将全镇划分为“古卫城、海岸带、宝盖山、红色研学、工业新区”五大板块,通过组织联建、跨村联带、产业集聚,把24个村(社区)组建为5个党建共富共同体,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在共同体内有机联结,各类优质资源在共同体内有效运转,真正举整镇之力推进乡村振兴。
全民共享
做实“基本保障” 拥抱“优质均衡”
“没想到自己只出50元,就能多报销几千元。”来自灵秀镇辖区村民林某,以“恶性增生性疾病的化学及/或免疫治疗F1型”病种,先后6次通过“福村宝”系统,申请到了2080元的医疗互助报销。后来,其再次按“消化系统其他手术3型、伴合并症与伴随病”病种认定,成功获得公益医疗互助项目报销1050元。“把出院记录、住院费用清单、医保报销单拍照后,上传到系统就可以申请报销,整体操作简单。”灵秀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林某也是目前个人累计报销次数最多的患者。
林某所说的“福村宝”系统,便是2024年灵秀镇在石狮市首个推出的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项目发挥公益慈善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通过“群众个人自愿互助一点、公益慈善捐赠一点、村集体经济扶持一点、政府资助一点”的方式筹集互助金,再按病种公平补助给参保群众。该项目的运转,在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这“三重基本医疗保障”外,为防范化解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再添了一重保障,也是灵秀镇凝聚多元力量、减轻群众负担、推动乡风文明、助力全域共富的有效探索。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项目已累计帮助361人次解决了医疗费用难题,报销金额达到364385元,极大地减轻了村民因病产生的经济负担。
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一直以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先行先试探索、示范引领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石狮市为首批文化特派员颁证
坚持文化赋能
石狮充分挖掘海丝、“福狮”、侨乡、古卫城等优秀地域文化,以创新思维打造文化特派员工作“石狮模式”新样板,持续举办闽台对渡、渔民文化节、四季村晚、广场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凝聚共富合力
立足侨港澳台资源优势,石狮创新开展“聚侨引侨和狮商回归”行动,号召侨亲引领人才回聚、产业回归、项目回投,为共富事业献计出力,凝聚起全民参与推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和良好氛围。
增进民生福祉
石狮坚持办好为民实事,将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领域,高质量推进就业增收、高定位发展教育事业、高品质提升健康服务、高标准兜牢社会保障、高水平建设平安石狮。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方向,也是重点。立足于此,石狮通过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社会和谐善治,为石狮引领实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目前,石狮已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9个镇(街道)全部获评省级以上文明镇(单位),有“全国文明村镇”9个、“全国文明单位”3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
湿地公园一侧——锦江外线
“沉睡资源”被唤醒变身增收引擎,“单打独斗” 被打破构建协同矩阵,“基本保障”升级为优质均衡共享,石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全域共富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书写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富裕的精彩篇章!
记者:林富榕 李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