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在偏僻的家里,找到合适的事情做,要感谢‘永安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8月18日,家住永安市西洋镇桂溪村的熊晓霞高兴地拿到了当月3100元的工钱。在永安市,像她这样通过“零工市场”实现临时性用工、短期用工、季节性用工的群众还有很多。
近年来,永安市围绕“服务大就业、建设大市场”的目标,依托零工市场这一“小切口”,构建了“社会零工、企业用工、专家人才服务、浦永人力资源交流”等四个平台。通过将职业培训、订单对接和社保补贴等政策集成到“15分钟就业服务圈”内,永安市全力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用工和招才引智,汇聚了“线上平台为主,线下站点为辅”的零工服务网络。该市通过“三级分类”帮扶机制精准施策,创建了企业“下单”、驿站“供人”的创新模式,打造了“共富工坊”,架起了困难群体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劳动者增收,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自3月零工驿站“共富工坊”成立至今,400余名学员累计完成了2500单次雨伞半成品缝制、5.2万余件折叠购物袋和6500单次蝴蝶结制作,让就业困难人员重新燃起了就业的希望。
永安市人社局不断创新政策宣传场景,服务基层百姓就业。该局将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成为连接政策与现实的中转站,充分发挥“共富工坊”和“招聘夜市”稳就业的作用。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线下现场招聘”的立体服务模式,避开酷暑、借助人气,实现了企业“摆地摊”招人才、求职者“逛夜市”找工作的良性互动,让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将就业优先的蓝图化作民生改善的实景,既彰显了政策的温度,也体现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创新智慧。特别是永安市人社局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零工市场”,使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能够完成信息发布、人岗匹配、服务评价和薪酬结算等流程,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闭环。在此基础上,该市积极拓展线下服务,搭建了“城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零工服务网络体系。省人社厅对永安零工市场的这一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杨家璋 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