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3日讯 “你洗洗手,再闻闻看,现在没什么味道,以前老远就是一股酸臭味。”永春县吾峰镇纪委书记郑孟清,把手放进霞陵溪,舀起一捧河水,凑近鼻子闻。
一位村民在清澈溪水里洗手
永春吾峰镇的霞陵溪,是本次泉州市21条小流域赛水质的第一名。这段小溪,距离永春母亲河桃溪只有10公里,原先垃圾成堆的河岸如今建起湿地公园,还设立了一个院士试验田,试种净化水质的植物。
“村民要种地、养猪,不可能完全杜绝污染源,我们就想法子,在污水流入河流前做处理。”吾峰镇镇长夏辉亮说。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当地一大不足是生活垃圾处理才刚起步。
湿地公园 渐成自驾游景点
走近霞陵溪,溪水是清的。昨日上午,记者一行人刚靠近溪边,“扑”的一阵响,好几只水鸟飞了出来。“夏天还有白鹭。”随行的吾峰镇工作人员说。
曾经垃圾成堆的河岸如今建成湿地公园,霞陵溪水质大为提升
这个河口,是三交溪、击水溪等汇入霞陵溪的交汇口,冲刷速度也快,“以前都把猪粪、鸡鸭粪便等直接倒在河边,水稍微大一点就冲走了。”附近村民说,前几年真的很臭,鸟都不来河边。
这些污染源都被拆除了。在霞陵溪两岸1公里以内不允许养猪;在8个村都设立污水处理系统;分散的住户采用塑胶一体化装置,处理后排出来的粪水都能达标。流域附近有约40亩地都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建了木栈道、石头路和亭子,还栽种了一些植物。
村里经过处理的污水,进入小溪之前已经比较干净,而河口的湿地还形成了最后一道屏障:水流在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中过滤一遍,再次被吸肥,才排入霞陵溪主河段。
吾峰湿地公园名气正在打响。本报今年夏天组织的泉州最佳自驾游休闲景区评选,“魅力吾峰”得票1600余票,目前居第二位。这也成了当地镇政府的骄傲。
院士试验田 试种10种吸肥植物
在湿地公园上游约1公里处,还有一块特别的试验田,是由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种下的,带来的成果可能被应用到全国。
这片院士试验田,试种能净化桃溪水质的植物
整个吾西村,除了粪便以外的生活污水,如今都通过管道,接到特定的污水池,然后同时等量流入10个不同的种植池。这10个池子,分别种了茭草、荸荠、芦苇、美人蕉、千屈菜、梭鱼草、水花生、空心莲子草、狐尾藻、眼子菜。实验希望,通过对比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降解能力,筛选出适合桃溪流域水体净化的植物种类。从目前的实验来看,千屈菜的长势最好,相当茂盛。
“堵不如疏。在农村要完全杜绝农业、生活、养殖污水排放,并不现实。政府主动作为,更多地考虑从处理、吸收、净化等方面着手,效果很好。”镇长夏辉亮说,当时这个项目落户到吾峰镇,现在大家已经尝到甜头:一些吸肥能力强、净化水污染快的植物,已经被有意识地栽种,来净化当地的水域。
不足之处
生活垃圾处理得加把劲
霞陵溪是永春桃溪的上游支流,进入五里街镇的河道后,再汇入桃溪。在取水点附近的路边,记者看到一处垃圾堆火烧得正旺,浓烟滚滚,夹杂着一股刺鼻的塑料味。
“这些垃圾不早点烧掉,会发臭。”附近一位村民说,村里的垃圾角,建在住房边上就没道理了,谁也不爱住在垃圾堆边。以前,村民都是将垃圾直接倒到河边,让河水冲走。如何处理这些生活垃圾,让镇政府很头疼,本次小流域赛水质考核现场,就发现了河道里有塑料袋,成为唯一的扣分项。
夏辉亮介绍,生活垃圾也是影响水质的污染源,虽然小但也要重视解决,“这个工作才刚起步,包括保洁人员的增加、村民意识的转变、垃圾角的设置和清理,都要加强,争取不要让生活垃圾流入河道,巩固赛水质的成果”;此外,随着自驾游兴起,散客很多,今后在主要旅游线路上还要加强保洁,对餐饮垃圾等做好应对,防止流入河道,最终污染了河水。
【征集令】
守护母亲河
您来说一说
治理、守护母亲河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在此向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发出征集令,欢迎您通过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加入本报官方微信“闽南网”参与。1.参赛小流域,哪些环节容易出现污染回潮,发现问题联系我们;2.对治理小流域有何点子,有什么长效建议,给我们讲一讲,好让主管部门也知道。(海都记者 徐锡思 谢向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