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港区界山镇玉湖村紧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公元1279年,玉湖村先祖陈节(字谊忠)于元朝末年由莆田阔口迁居而来,至今已经历七百多年29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村民们日常方言,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均传承于莆仙习俗载体,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玉湖村是著名侨乡,辖有东亭,新东张等2个自然村。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947户,人口3041人,其中中共党员92人,辖地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13亩,格头山山地面积142亩,村内有惠华中学和界山镇玉湖中心小学及玉湖中心幼儿园,发源于天马山脉的龙马溪自西向东从玉湖村穿流而过,融入大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近年来,在泉港区委、区政府和界山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湖村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团结带领全村上下全力推进“幸福玉湖”建设,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约1.7万元,入选“福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庄名单”,先后获评全国“百县千乡万村无邪教创建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产业兴旺,共建绿色生态共享农庄
规划发展田园“红萝卜”生产基地,科学农业种植,引进多种休闲采摘蔬果,提高基地利用率和延长采摘季。对“大店”片区300多亩耕地打包招商。建设乡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民”,“农业”+“互联网”,共建绿色生态共享农庄,集花卉、苗木、盆摘、农耕文化、农业研学基地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
生态宜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修建环村水泥公路约4公里,完善污水净化池各2个,全村主干道实现亮化,并把长年积污的明夏潭整治打造成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观点。
以整治龙马溪流域为起点,根治污染源,增筑蓄水坝,砌筑两岸坡堤及休闲步行道,安装栏杆、路灯及绿化种植。
创建了党建广场、文化走廊,重温党的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将“厕所革命”提上议程,集中整治村庄内厕所,拆除旱厕 350个,新建冲水式公厕2座,让群众方便更“方便”。
抓治理,注重乡风文明
提倡移风易俗。以“提倡移风易俗,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扎实开展移风易俗系列主题活动。建设移风易俗主题公园,利用村庄围墙和废弃水缸,以油画素描形式将移风易俗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文化等有机融合,弘扬社会新道德。制定行之有效的“一约四会”制度章程,严格控制宴席桌数、丧事规模等,在丧事集中办理场所,将“一约四会”制度以版面、喷绘方式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发挥实效。重阳节期间,举办“百叟宴”,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孝亲好儿女、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提倡厚养薄葬。
广泛开展宣传。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宣传综治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移风易俗和普法知识,成功举办科技“三下乡”、“泉港之夏”等宣传活动。
增设文娱设施。建设古榕树公园、玉湖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家风家训馆,促使村民更了解先祖“一门两宰相,九代八太师”的丰功伟绩和家规家训的深奥内涵。见识早期农耕生产和生活用具,从而进一步得到传统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