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振兴的重要载体,泉港区前黄镇致力于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为前黄旅游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镇以实现村集体“自我造血”为抓手,既把好“产业兴旺”的大方向,又立足“群众增收”的小细节,汇成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
一个乡村要振兴,需要有依靠自己骨头长肉、自我造血的能力。为此,让各村实现“自我造血”成为前黄镇党委政府要引导、解决的重要抓手。在持续推进‘跨村联带’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该镇率先在全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因村制宜探索“股份改造、资产整合、融资合作”三种农村集体资产运作模式,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前黄镇党委书记 蔡奔腾:“我们积极探索‘股份改造、资产整合、融资合作’三种农村集体资产运作模式。一是资产整合型。引导各村统一流转村集体、村民小组或村民个人土地、山地、林地等资源,与专业公司或合作社合作,将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融入区域发展,借助区域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股份改造型。引导村集体对闲置土地进行整合开发,置换成店面等经营性资产,按股份合作改革,折股量化、确权到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三是融资合作型。对无经营性资产,且辖区资源型资产较为匮乏的村,采取银行融资贷款方式,投入贷款资金与项目公司合作,项目收入按股分配,打破村财低收入。”
在“集体资产运作改革”中,古县村、三朱村、前烧村与区文旅开发公司签订昆山山脉文旅项目开发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环昆山山脉休闲旅游圈,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农民增收“三赢”。前黄村流转23亩闲置土地,引进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前黄新村,提供3000平方米的店面给村里运作经营,预计每年可增加收入40万元。
前黄镇古县村党支部书记 黄细民:“在乡村振兴方面,2019年,我们古县村投入资金将近2千万元,用于整治溪流、道路硬化亮化、登山步道和公园建设等。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整个古县经济都盘活起来,当初要打工要跑外面去,现在在村里面也有企业,也有农业。”
此外,前黄镇还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投入120万元建设凤林、三朱、坑内等村4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相关村增加5万元村财收入。引进大象农业、中田农业、禾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古县、坑内、后张、三朱等村每年增加5万元收入。深挖乡村发展源泉,改革集体资产运作模式帮助各村实现“自我造血”。
在打造旅游、发展经济的同时,该镇还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明确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关键问题,补齐短板。通过“智能化考评、网格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常态化巡查”全力开展镇容村貌提升工程,“美丽乡村”考评成绩连续四年稳居全区第一,今年1月份卫生考评全市乡镇第一名,4月份卫生考评全市乡镇第二名,获评“福建省卫生镇”称号。
蔡奔腾表示,前黄镇将充分凝聚“泉港好,大家会更好”思想共识,主动融入“观念立区、主业强区、生态优区、富民兴区、和谐安区”建设大局,以建设“科教研创为引擎、绿色生态循环为模式”的省级特色小镇为战略支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科教重镇,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落实。
蔡奔腾:“下一步,我镇将主动融入五区建设大局,要围绕坝头溪的改造,着力提升两岸各村的人居环境,与美丽的坝头溪相适应,进一步提升升级旅游乡村古县村的品质,打造好古县乡村振兴试点村后张村。”(记者 柯金明 肖伟川 庄凯丽 张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