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湿地知多少
泉州湿地知多少
湿地植物:红树林和米草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生长发育环境,同时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觅食繁殖。红树给鸟类提供食物资源,还能净化海水和空气。
泉州的红树林共分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三种。
秋茄的植株最高达3.9米。在丰泽公式埔枪城左侧的泥滩中,有1000多平方米成片的秋茄。
桐花树植株高度在1米~2.5米,洛阳屿头附近沿岸有面积近4000平方米,几乎是纯桐花树林。
白骨壤植株多数低于1.5米,在台商区罗阳镇石任外海滩区有近乎纯种的林带,凤屿至前头、狮山一带都有分布,桃花山附近海堤东侧也有成片。
米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在泉州主要有两种类型: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大米草分布于金屿前黄屿外高潮区,近3000平方米。2001年调查显示,互花米草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珍稀物种:17种国宝水生动物
在25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泉州湾就有17种水生脊椎动物(不含鸟类)。
有黑嘴鸥、黑脸琵鹭、岩鹭等全球濒危鸟类。黑嘴鸥单次在后渚滩涂发现428只,是2002年泉州湾鸟类调查时的两倍,证明泉州湾湿地环境向好。
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白海豚,在大坠岛以内至乌屿内湾可见。在大坠岛附近有发现江豚。在大坠岛附近及台湾海峡有发现宽吻海豚。由于河道淤积,环境变化,中华白海豚目前也极度濒危。
海洋鱼类中,黄唇鱼、克氏海马、中华鲟和白鲟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也在泉州湾有过发现。其中,活化石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
感谢泉州师院教授李裕红提供资料,部分参考黄宗国的2004年出版的著作《海洋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动物:已新发现63种鸟类
2012年,福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友铃及其团队,在泉州湾共发现鸟类143种,新发现63种,原有的则有27种没见到。
泉州湾有8万至10万只鸟,一遇大风,不少鸟会到泉州西湖避风。白鹭是湿地的守望者,每年8月至翌年3月初,下午4点到黄昏,可见成群白鹭从晋江河口滩涂飞来西湖湖心的花果岛。
爬行类方面,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在泉州大坠岛附近都可以见到。
湿地类型
近海湿地
去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泉州湿地面积约96148公顷,其中近海湿地占72.5%。
泉州湾河口湿地:大潮最低潮能干出的滩涂面积达8980公顷,成片滩涂之大在全国属于罕见。咸淡水交汇,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的有1000多个物种。
深沪湾湿地:和晋江河口和泉州湾湿地一样,也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深沪湾湿地总面积68平方千米,银色沙滩绵延数公里。深沪湾湿地分布有全国唯一的海底古森林遗迹与古牡蛎礁。
淡水湿地
河流:发源于泉州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条,流域面积7933平方公里。
瀑布:溪水上游有众多的断崖飞瀑,最著名的是单级落差184米的岱仙瀑布,自成湿地系统。
湖泊:以晋江的龙湖和虺湖为代表。
沼泽:沼泽是一个生物蓄水库。位于德化戴云山山体顶部的莲花池湿地,森林茂密,有东方蝾螈等珍稀动物,曾有水牛进去吃草而陷进去再出不来。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海拔最高湿地。
人工湿地
水库:以山美水库为代表,保证400多万人的生活生产和6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人工湖:1998年入选中国名园的泉州东湖公园,也是城市中的一块湿地,起到了湿地作用。
盐场:也是人工湿地。泉港山腰盐场,有200多年历史。
此外,稻田、水渠、养殖池塘、废水处理区等,都是常见而重要的人工湿地类型。(海都记者 徐锡思 陈邵珣 林莉莉 谢明飞 谢向明 实习生 曾龙凤 编辑陈世国 杨炯 视觉丘天 方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