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闸门外慢车道有很多垃圾
部门:
沿线公园统一管养 根据特性整体布局
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滨江北路沿线公园共9个,其中鲤城段4个,丰泽段5个,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地未征用或手续不完整、设施权属成分复杂等问题。此外,区属公园现状与规划建设方案比较,欠账较多。已建设的设施、绿化景观也存在遭人为破坏、有的基本无基础设施等问题。
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奕鹏也认为,目前,沿江的公园由区属管养,在管理经费上投入少,专业管理人员、园林景观养护技术等方面,与市属管养的公园,也存在差距。同时,每个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景观上也不协调,且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整体景观的保护。
针对沿线公园,接下来将按照市政府“成熟一段移交一段”的要求,由区级组织改造完善,竣工后即时移交。拟移交市级管理的公园共7个。按现行市滨海公园管养费用标准测算,滨江北路沿线7个公园移交市级管养后,每年增加管养经费约1242万元。
王奕鹏介绍,如果日后统一管养,就可以根据各个公园的特性以及管理上的需要,进行整体布局。此外,充分整合公园的资源,功能上也不会重叠,减少重复投资。例如,笋江公园和石笋公园,就隔了一条马路,停车场和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整合利用。
规划:
绿道串联沿江公园 添加民俗文化广场
昨日,《晋江、洛阳江景观整治规划》方案设计者之一欧阳一博介绍,晋江两岸尤其是北岸,虽然布设有众多公园,但这些公园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分布零散、人气冷清,整条江岸未形成系统性公园。
公园需要人气,才能活起来。事实上,两江沿岸有不少海丝景点,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江两岸和公园边。欧阳一博透露,下一步规划他们将结合江边的海丝史迹点融入公园,将在合适的公园内添加民俗文化广场,提升两江景观同时,定时或不定时结合当地文化,挖掘开展民俗活动,像石笋公园的“笋江拜月”等,以吸引更多人气。“远期滨江绿道,将串联起各个公园,同时将完善路面标志、驿站。”
畅想:
沿江配套公共设施 盘活公园带去人气
沿江公园本是一景,但目前晋江北岸众多公园,只能说是景观稍微好点,公园的职能并未能充分体现。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认为,这些公园的定位并不明确,大多只算是配合滞洪的江滨景观带,谈不上公园。
偏离市区,市民前往不方便,互动性差,也是江滨多个公园冷清的一大原因。出宝阳称,东海滨海公园虽建好了,但比起市区的东湖公园,仍显得冷清多了。而要吸引人气,出宝阳建议,可在沿江周边建设一些大型的公共配套设施。他举例说,西湖公园虽处城市的西边,但周边有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等公共配套设施,这些与西湖相得益彰,人有项目的互动,自然就会像磁铁般被吸入,很快又带动周边房地产的开发,无形中也就吸引人气,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出宝阳称,目前沿线绿道已逐渐形成,待自行车租赁开通起来,沿途可能会聚集商圈,届时再结合沿江公园旁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展文化活动,也是盘活公园开发两江的一种方式。(海都记者 陈斯红 曾小琴 谢向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