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47年的经济账 7本账簿记录家庭生活里一点一滴

来源:闽南网 2014-05-31 07:47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摘要]47年来家庭生活里发生的一点一滴都被泉州人老康转化成一笔笔账目

  翻着账本回忆往事,老康两口子都笑了起来
翻着账本回忆往事,老康两口子都笑了起来

  闽南网5月31日讯 今年74岁的康亦强有一笔谁都抢不走的财富,这笔财富已经积攒了47年。最近,泉州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在泉州市区仁风新村小区的家,协助他整理了一番,大家都惊奇得不得了,问了好几遍“能不能借”。

  “可以!当然可以!”老康是个随和、爽朗的人,更何况,他的这笔财富“搬”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都在纸上。

  那是7本厚厚的、页脚都已发黄的家庭老账本。褪色的墨水印、清秀的钢笔字、贴得整整齐齐的陈年票据、事无巨细的收入与开销记录……所有的痕迹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折射出人生的阅历。

  “老康,6月9日是我们的‘档案馆日’,把您的‘记账人生’展示给大家看看,如何?”工作人员们感慨地说,“您这里面每一条账目,和许多当年的汇票、收据,都是展示时代变迁最好的见证呢!”

  老康哈哈一笑,谦虚道:“我没想那么多……在我看来,自己记下的这些柴米油盐,更是我的一份回忆和对过往的纪念。”

  ——老康的记账史,就从1967年说起。

账本里的孝子

大半工资贴补家用月月固定写信回家

  “那时,一张邮票是8分钱,每个月差不多要写10封信。很想家啊!惦记父母!”

  “1967年3月,饭菜票0.33;语录0.56,邮票0.42……”老康的第一本账册,记载着自1967年3月至1970年3月的收支。1967年,是老康被分配到福建南平市顺昌县洋口林场当技术员的第三年,他刚刚转正,想着应该更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于是记起账来。

  当时的老康还是单身汉,每月支出比较简单。月工资54元,那会儿算是高收入了,一般学徒每月工资才不到20元。

  老康把自己工资的一大半都寄给了家里,有时25元,有时35元。他说,家里兄弟姐妹一共8个,生计都靠父亲一人,日子很艰苦。自己排行老大,一毕业就开始贴补家用,占了他支出的很大部分。尤其是快春节时,他总要寄上100多元回家,自己的日子一向过得紧巴巴。

  单位有食堂,吃饭用饭票,老康一个月的基本开销,只有10多元。老康是个仔细人,哪怕只是1分钱的账,他都要工工整整地写在本子上。

  “哦,对!还有一项最固定的支出——邮费!”老康回忆说,“那时,一张邮票是8分钱,每个月差不多要写10封信。很想家啊!惦记父母!”

账本里的爱人

娶媳妇买了三大件两口子还了好几年

  老康记得,那个年代的爱情奢侈品,大概就是看场电影吧。一场电影也才1毛钱,不算贵。

  1970年是个分水岭。那一年,老康结婚了。

  爱人黄锦丽是亲戚介绍的,两人商量好,在春节结婚。那年1月,他向同事凑了400元,先后给家里、给丈母娘一共寄了212.1元。结婚时,自己又支出了334.44元,还不包括父母的贴补。

  在黄锦丽的记忆里,老康给的爱情“还算合格”。当时,结婚聘礼已经流行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买下来,花了好几百元。她还记得,老康当时买给她的是一块上海牌手表,“要120元,可贵着呢!”黄锦丽笑着说,这块表她一直珍藏着。

  婚后,老康带着爱人回到洋口林场,夫妻俩背负着400多元的欠款,翻开了第二本账册。“400元在当时不是小数目。”黄锦丽说,她在林场只是临时工,一天工资才8毛钱,不吃不喝攒2年,才够还债。

  好在,老康的工资那会儿已经涨到57元,这样的收入一直持续到1979年年底。1972年,儿子出生了,寄在泉州的父母家,两口子每月还得往家里寄钱,日子依旧紧巴巴。为了早点还清欠款,夫妻俩省吃俭用,自己在家搭伙做饭。他们还在林场养鸡鸭、种点蔬菜。

  老康记得,那个年代的爱情奢侈品,大概就是看场电影吧。一场电影也才1毛钱,不算贵。

病榻之上考验真情十年家里没有积蓄

  那时,为了帮术后的老康把胃养好,黄锦丽每个月花钱特别“狠”。林场那边,10天一个集市,她每次一去就买3只菜鸭母。

  老康的第三本账册记自1975年4月至1979年7月。封面上,他作了一个特别备注:“1977年春节回家,后在二院做胃手术,故从1977年12月13日到1978年7月4日未记账。”

  成家以后,琐碎的账目更多了,老康从第三本账册开始,细致地画了表格。左侧一栏是给家里的汇款票据,以及夫妻俩的工资等各项月收入,中间一栏是买菜等基本生活开支项目,最右一侧记一些更琐碎的其他支出,井井有条。

  账册显示,1979年回到林场后,家里每个月的细项里,多了一个“营养费”。一看到这个项目,黄锦丽就打趣道:“每个月的钱都在老伴的肚子里了!”那时,为了帮术后的老康把胃养好,黄锦丽每个月花钱特别“狠”。林场那边,10天一个集市,她每次一去就买3只菜鸭母,要10元左右。遇到有人卖野生的甲鱼,一买就是五六斤,拎回家来,变着花样给老康煮汤。

  正因为这样,到1987年老康调回泉州时,一家子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就连每月寄回老家的家用也免去了。1988年,黄锦丽也调回泉州,林场分红分得400元,这是他们一家子的全部财产。

  饶是如此,两口子对孩子特别疼惜。1985年11月,老康往家里汇了150元,让家里给大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老康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165.5元。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预计春节前通车!泉州南环路快捷化改造进入
  • 安溪县铁观音大师名匠交流协会第一届理监事
  • 建设一条路一座桥 南安市环西北路项目进入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2025年福建省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石狮举行(视频)
    2025年福建省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石狮举行(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樟脚古民居:彩石流韵 岁月成诗(视频)
    世遗泉州|名居·樟脚古民居:彩石流韵 岁月成诗(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三明大田:修路“同心曲”奏响乡村“振兴 永安:人大监督助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三明清流:一尾鱼带活一方经济 华为Mate X7折叠屏手机发布 售价12999元 华为Mate 80价格4699元起 比上代起售低了 vivo S50系列代号“战斗天使”:性能拉满 华为Mate 80//Pro/Pro Max/RS全系价格汇 Anthropic最新Claude Opus 4.5大模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