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5月8日讯 如果说古城因为历史而充满浓重的韵味,那么新城区发展则是带着满满的“新意”。1997年改革春风吹拂闽南大地,泉州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原鲤城区行政区域一分为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丰泽区作为泉州城市新区应运而生。
丰泽,取名于辖区内的水利设施“丰泽斗门”,寓意“丰饶之地,恩泽于民”。新城区的发展路漫漫。经历17年的风雨,泉州市丰泽区结合自身优势,展现了新城区发展的新面貌,演绎了新城新貌应有的新活力。

欣欣向荣的丰泽现代城区(贾福山摄)
绿色生态
构建城区新貌
每天,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中,泉州人开始了忙碌闲适的生活。新城区里的生活节奏是快与慢的完美融合。面对工作,泉州人爱拼敢赢;面对生活,泉州人悠闲从容。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编织了丰泽区的全貌。得益于“四季有花常见雨”的气候条件,当你开车行驶在丰泽区的街道时,视线所到之处皆是满眼的“鲜活”,从桃红色的三角梅、火红的刺桐到茁壮的榕树……丰泽区的每个角落都是绿色包围住。
目前,全区共建成48个绿色社区、42所绿色学校。好环境生产好空气。2012年,丰泽区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率达99.7%。2013年1月,国家环保部网站数据中心发布的“120个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前十名”显示,泉州的空气质量曾名列第三。
建区以来,丰泽区先后建成西湖公园、东湖公园、刺桐公园、森林公园以及浦西江滨公园等生态绿地,完成桃花山公园160亩桃花林种植工程建设,构筑形成由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延绵至桃花山侯鸟生态保护区的城市绿色休闲走廊等等。据统计,丰泽区的绿化覆盖率达39.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0.7%。
从高处俯眺,丰泽区里高楼林立,绿植遍布,好似“城区森林”。看着盎然的绿意,呼吸着绿色的空气,和自然来一场浪漫邂逅,是上下班最美好的时刻。偶尔得空,约上三五好友到蟳埔吹吹海风、沏茶品茗,到东湖街上的高甲戏院欣赏一场高甲戏、南音,再到沿海大通道品尝地道海鲜……这是泉州人最悠闲的生活节奏。

美丽社区 和谐家园(郑剑文摄)
规模初具
文化产业驻新城
以泉州温陵路为分界,分割开泉州鲤城区和丰泽区。丰泽区的文化底蕴和古泉州一脉相承,拥有54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获评国家级5A景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宋代老君岩造像、南少林寺、海印寺等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恢弘大气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浓缩了千年城事;南音、梨园戏、木偶戏仍是泉州市民茶余饭后的爱好消遣。
在丰泽区东海街道的蟳埔社区,风格独特的蚝壳房和风情万种的蟳埔女是泉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蟳埔女的生活习俗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依托这些旅游资源,丰泽区规划了南少林片区旅游综合体以及以蟳埔民俗文化村为核心的东海“海丝”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清源山风景区为核心的清源山闽南文化旅游区、以桃花山为核心的桃花山滨海休闲旅游区等多条文化旅游路线。
除了积极开发辖区内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滨海风光、民俗风情外,丰泽区还培育了以闽南文化为标志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领show天地等是泉州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已有春秋阁、福林美术馆、六桂堂等近100家泉台企业进驻,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领SHOW天地已完成30幢近18万平方米的厂房改造,吸引近15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和76家相关企业入驻,正式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据统计,丰泽区现有文创企业1200多家,资产总计100.85亿元,主营收入74.42亿元,从业人员2.62万人,辖区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