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祠重修历经3年完工
闽南网1月14日讯 昨天,在泉州市区西街旧馆驿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汪氏宗祠重修落成。
旧馆驿内有条狭窄的小巷,名叫汪衙巷,汪氏宗祠就在窄巷里。汪氏源自姬姓,宗亲介绍,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贵州道监察御史旦公兴建。他在旧馆驿内筑官邸,并立宗祠。汪衙巷就是当时通往汪旦官邸和宗祠之间的小巷。宗祠在明清两朝均有修葺,这里历史上是闽南汪氏族人联谊议事之所,原来是三间木结构大厝,只是历经沧桑,早已墙颓室残。
2001年,泉州市政府将汪氏宗祠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2008年宗祠修缮方案获批,重修历经三年完工。到昨天,才隆重举行了宗祠竣工升龛晋主大典。(本网记者 吴月芳 田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