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节开幕晚会彩排,南音表演吹拉弹唱间,让人心动
梨园戏的舞台满满的精致
千年南音,曲曲令人醉
听说《闽南风四海情》文艺晚会彩排上有很多戏曲演出,筱音昨天中午早早赶到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等待。
“1000多年前的唐朝,泉州第一位进士欧阳詹大人,就在泉州东湖泛舟听管弦……”泉州讲古“讲古仙”林赋赋刚介绍起南音起源,幽幽的南音便在舞台上扬起,一群淑女身着荷花荷叶衣裙,翩翩起舞。
管弦乐师吹拉弹,曾获牡丹奖表演奖的李白燕,手持拍板,一袭白色旗袍步入舞台中,与周成在唱起南音名曲《望明月》,缥缈动人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此刻,新门街的南音艺苑也飘起南音,新加坡湘灵音乐社和泉州培元中学南音艺术团正为“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紧张彩排。你瞧,台上的新加坡南音演员,身着南洋味的仿古礼服,犹抱琵琶半遮面;对面是培元中学的学生,别看他们脸庞稚嫩,却已是南音好手。听著名洞箫演奏家王大浩说,这次,两地的南音团将进行南音四大名谱联奏,原本几个钟头的演出压缩成10分钟,相当精彩。
《望明月》幽幽吟唱,管弦轻奏,筱音的魂儿都已被勾上了。
精巧木偶,离孩子最近
“咚咚咚……”南音名曲《望明月》唱毕,锣鼓声中,红花、黑花、青花、红关四员大将威风上台。是啦,它们所演绎的《四将开台》名气可大了,曾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为南音南戏赚足了面子。
舞台上提线木偶闹得欢腾,舞台两侧,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的布袋戏,也热闹开场。台下的嘉宾突然连连鼓掌,筱音回神一看,原来是四只提线木偶金狮飞到眼前,演起欢庆的《狮子舞》。
这一屋子的精彩是筱音想和您分享的,不过,筱音更想和您说说,上午邂逅的孩子与猴的互动,那份偶遇的感动。
昨天上午的戏剧展演,65岁的林文荣表演了一出《驯猴》。他出场前,观众们都远远望着,他的猴子抬着一个箱子走上台,很多孩子一下子冲上前,还有不少孩子迫不及待地赶到台前。
孩子们的眼睛随着猴子转动着,猴子挠痒他们也学着挠,猴子蹦跳他们也跟着蹦。更好玩的是,猴子撅起屁股扭动时,站在舞台边的两个孩子,也学着撅起屁股,跟着猴子一起一扭一歪。当猴尾巴不小心被箱子夹住时,猴子痛苦叫着做出挣扎样子,孩子们的眉头也皱得紧紧的。也许,孩子是能听懂猴儿的心声的吧。
前阵子,说起木偶的动人处,泉州市木偶剧团王景贤团长说,精巧绝伦的木偶是最有想象力的戏曲艺术,是离孩子们最近的戏剧。他告诉筱音,木偶表演者最高超的地方,就是能将没有情感的木偶,表现出细微的情感变化,来打动观者。
细腻梨园,如画般雅致
这阵子,梨园戏剧团忙着全国巡回演出,这会刚刚歇下。昨晚,梅花奖表演奖得主曾静萍参加了“花团锦簇梨园春”的彩排,她这一亮相,筱音便挪不开眼睛了。短短几分钟里,梨园戏“放落珠帘”片段,曾静萍将梨园戏的极致雅致、细腻,全都跳脱出来了。
正如梨园戏在全国巡演时,著名戏评人张敞在北京看了曾静萍演出的《陈三·大闷》后,写下的戏评:“等她(曾静萍)开唱,身段也只是闲闲的,倒像昆曲,所到之处没有惊涛骇浪,只是如春水流遍周身,多一分则媚,减一分则寡。她的念白是在舌尖上的轻颤,一个不防备,仿佛就会被吞掉,可是却又字字清晰。观众的心情只能随着她走,一个低首、一个手势、一个转身,都睁大眼睛害怕遗漏。这是歌唱竟用织锦的功夫,没有一个针脚不顺,没有一个色彩不美。所有的角度拍下来,都是唐朝的画,又像是敦煌里没有烟火气的飞天。”
而喜爱戏曲的新浪微博网友“冰焰格格”,则表现得更为激动。在观看了梨园戏《董生和李氏》的演出后,身为女子的“冰焰格格”也彻底“沦陷”了,“李氏简直就是一个精灵嘛,那种小儿女的娇憨羞怯和欲女明目张胆的勾引诱惑,交融得多一分嫌过,少一点嫌欠……”
筱音以为,梨园正是有这般细腻的感情表现力,才能勾得这么多人的心思沉迷。
草根歌仔,渗入百姓家
开幕式彩排上,“花团锦簇梨园春”最后一部分也很惊艳,表演者同样是梅花奖得主——来自厦门的苏燕蓉,一袭长长的水袖,荡得台下的人直呼歌仔戏的妙。
苏燕蓉的表演才刚结束,筱音便在泉州市艺术中心见识了歌仔戏的妙。泉州艺术学校与台湾戏曲学院,正在为戏曲艺术展演紧张排练,台湾带来了5出精彩的歌仔戏,让筱音赞叹不已。
台湾戏曲学院教授蔡欣欣介绍,清末,闽南歌谣、小戏传入台湾,成了歌仔戏形成的元素,在多年的发展、变化中,歌仔戏在台湾形成完整的戏剧,主要以家庭戏、爱情戏为主。相比其他剧种,歌仔戏的语言、声腔更加草根、通俗,更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在蔡欣欣眼中,生活化很浓的歌仔戏,是活戏,可以根据台上台下的情况调整表演,让观众更有亲和力,“看歌仔戏时,我感觉就像是跟家里人在聊天说话一般,非常的亲切。”(本网记者 林继学 张帆 谢向明 谢明飞 田米 吕波 文/图)
人物链接:温陵十二钗之第六钗:南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