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在世界有多火?
“海海人声·青春怒放”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全球千名歌手报名参与,获得千家媒体报道;
《非遗中国年 就在泉州过》热播,全网累计总触达破4.8亿;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全网刊发(播)新闻报道8650多条(次),海内外阅读量超3.7亿人次;
“埃文·凯尔德化行”城市文化推广活动,架构起了泉州向世界的文化纽带……
一座城市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决定了其在全球舞台的能见度。从古代“光明之城”的万商云集,到今天“世遗之城”的向海而兴,泉州的血脉里,始终奔腾着“向世界”的壮阔与开放。如今,这座千年海丝名城正以“通远”之名再度起航,跨越山海,向世界。

远眺泉州古城(陈起拓 摄)
去年记者节,泉州发出的“英雄帖”已结缘天下、硕果累累。纵观首届“通远杯”优秀作品,从厚重历史、世遗瑰宝到产业新声、文旅盛况,再到烟火人文、美食风味,泉州在更广的维度被看见,在更深的层次被传播。泉州,正以文明互鉴的自信姿态与融合共生的城市气度,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时代话语”,将“文化瑰宝”转化为“国际声量”,在全球化浪潮和新媒体时代再现“梯航万国”的历史盛景。
风起泉州,通行世界——
一次以“通远”为坐标的文化远航
在全球化浪潮与新媒体时代并行的当下,泉州故事如何成为世界焦点?
“通远”二字,始终是泉州回应世界的答案。“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千年以前,先辈祈风启航,通商万里,成就“东方第一大港”之盛名。去年9月,泉州于“通远阁”正式启动“通远杯”泉州城市品牌推介优秀案例大赛,向全球媒体发出邀约,开启新闻传播“出海新航程”。

宋元时期,泉州港千帆竞发,万船来临。(图源:泉州史志)
从单地传播向世界圈层的战略跃升。过去,许多城市传播工作主要聚焦于国内受众的认知和情感联结;而今,“通远杯”以“国际传播基金”的名义,明确将目标主体、维度和方向侧重在“国际传播效能”上,实现了传播策略的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泉州不再满足于“被宣传”,还要更积极地“主动讲”,真正将泉州故事推送到国际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和权威智库的视野中。
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集群的聚势出海。“通远杯”突破传统媒体的单一框架,征集范围涵盖优秀国际传播项目和新闻传播作品,城市宣传片、影视、戏剧、动漫作品、微短剧、vlog等。这不仅是对传统媒体系统性变革转型创新的激励,更是对新型传播力量的“借船出海”,鼓励所有有志于传播泉州故事的力量,生成全新的传播生态,共同搭建起一个跨越文化、语言和地域的全媒体全要素的传播矩阵。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制作《伊本·白图泰:跨越时空的“文明”使者》网络短视频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交流互鉴的格局重塑。真正的文化自信,从不惧怕对话与被审视。设立“通远杯”的核心逻辑,正是践行海丝文化中“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精神,激励传播者以“世界愿意听”的方式,将泉州故事作为理解中国文化、中国发展、中国道路的一个生动切面。这种双向的、平等的交流,是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让泉州成为全球青年与东方文化深度对话的“价值锚点”。
全球视角,多维聚焦——
一场“从泉州到世界”的传播盛宴
国际传播这条强者云集、新锐频出的赛道,泉州的声音如何鹤鸣九皋?
泉州的回答,是“真、实、新、广”,即锚定“立足泉州、内容丰富、创新性强、国际传播效果好”等维度,实现“通达古今之脉络,远至寰宇之彼岸”的国际传播成效。
讲好泉州故事锚点在真诚。在国际传播中,真诚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元素。首届“通远杯”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深入泉州的实地采访、还原城市的真实本貌。创作者们跳出海丝起点、世遗之城这些既往的标签,将笔触落在华人华侨家族的百年情缘、“草根大使”为家乡代言的初心等真情实感的城市故事,让泉州以鲜活、真实的姿态触及全球读者。
写活泉州文化支点在深度。正如几内亚观点网报社主编、记者西雷·巴尔德所说,“我相信这座被马可·波罗描述为‘光明之城’的城市,有很多要说要写的东西……作为媒体人,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在泉州所见所闻,带回去讲给其他人听,让文化交流继续涌动。”泉州这座新闻富矿潜藏着无穷的宣传价值、推介内容,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媒体自发成为泉州的“推介官”“传播者”,将在泉州的“千面体验”进行世界维度的深度传播。

外国嘉宾纷纷用手机记录泉州提线木偶精彩表演
传播泉州声音焦点在创新。国际传播的挑战在于“文化折扣”和“刻板印象”,即空间上的物理隔阂和文化上的认同差异,往往使得受众对万里之外的城市聚焦在几个简单标签上。从优秀国际传播项目中,我们看到了短视频、多语种、微记录等创新融合的传播模式,用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年轻态的表达,让全球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佳体验感,并产生与泉州的情感共鸣。
扩大泉州影响重点在触达。“通远杯”的设立,承载泉州融入世界圈层的愿景,既重声量,更重实效。这就要求传播者必须关注内容在全球主流平台的触达量、互动率、转发率和二次传播能力,实现“世界愿意倾听、愿意传播”的宣传成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期间,40家境内外主流媒体243名记者汇聚泉州,为大会作了全网全平台联动报道。这种高频次、多维度、全覆盖的国际传播效果,真正地实现了将泉州故事、泉州魅力传达至寰宇的效果。
128件入围作品(项目),涵盖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城市营销、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首届“通远杯”已造出声势、打响声量,展现出泉州在全球语境中不断强化城市文化表达力与国际沟通力的生动实践。
通远之道,引领新程——
一种“问路未来”的国际传播范式
“通远杯”的设立,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匹配泉州国际新定位、新基点的必然之举、应有之义。
每年100万元的国际传播基金、持续开展的征集活动,体现了泉州立足长远长效,保持恒心与诚意的姿态。这份向全球发出的“英雄帖”明确传递一个信号——我们不仅欢迎您来,愿意为您的优秀创意、深度报道和全球传播效果买单,并期待您对泉州的持续关注与深度推介。我们惊喜地看到,《永春有点功夫》系列媒体传播项目、《非遗中国年 就在泉州过》系列微视频、《伊本·白图泰:跨越时空的“文明”使者》等优秀项目、作品,将泉州的人文底蕴晾晒于世界。我们还看到,“海海人生·青春怒放”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奖赛、“埃文·凯尔德化行”城市文化推广活动等,于互动参与中,拉近泉州和世界的距离。

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制作的《永春有点功夫》系列媒体传播项目
“通远杯”是泉州“敢为人先”探索,折射泉州智慧,承载泉州走向世界的自信与格局。
“通远”才能“破圈”。泉州已取得世遗之城、世界美食之都等世界级城市名片,未来还要向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时尚之都等目标推进。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际声量和价值认同作为支撑。国际传播的成功,能直接转化为国际客流量、国际投资意愿和城市品牌价值,为泉州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国际化创造价值。
“通远”才能“聚焦”。未来的泉州,必将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需要更加主动地走到国际舆论场的聚光灯下。以“通远杯”为载体,能够广泛吸引、鼓励海内外传媒力量持续聚焦泉州、宣传泉州,既让泉州够听到更真实更多元的“世界之声”,也让世界看见更立体更真切的“泉州画卷”。
“通远”才能“共享”。传播的最高境界,不是自我宣扬的声嘶力竭,而是引发共鸣的主动分享。“通远杯”旨在吸引全球优秀内容创作者持续聚焦泉州,见证泉州持续走向世界的新步伐,实现从“宣传泉州”的传统模式向“让世界主动推介泉州”的传播变革。这是泉州城市故事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叙事链条中一个重要节点的有益探索。

江口码头承载着古港刺桐的辉煌记忆
向世界、至远方。在“通远”这艘“福船”的破浪声中,世界将“看见”泉州世遗文化的历史光芒、“洞悉”泉州敢拼敢赢的人文精神,“理解”泉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这座千年海洋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织而成的城市,将成为全球舆论场中永不沉寂的东方声音。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黄伟毅、张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