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28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金秋送爽,伴着丝丝凉意,开学季如约而至。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收获的季节里,“守护文脉 传承有我”2025年“世遗少年说”短视频征集活动热烈开展,为泉州的秋天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
该活动由中共泉州市委网信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泉州市闽南文化促进中心、闽南网等单位联合开展。自5月启动以来,其不仅入选泉州世遗四周年主题活动,更搭建起一座连接青少年与闽南文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的桥梁。
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丰富内容呈现形式,近期,在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宣传部、泉州市丰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参与支持下,“世遗少年说”联动丰泽区“小小簪花推荐官”,推出系列短视频。该系列精选江口码头、文兴宫(宋代沉船遗址)、老君岩造像、大坪山郑成功公园、真武庙、海印寺(朱子祠朱熹)等6处代表性世遗点或文化地标,邀请“小小簪花推荐官”,通过“少年视角+文化解读”的方式,让世遗故事更具感染力。目前,系列短视频已陆续推出《小小簪花推荐官——王淇卉说“海印寺”》《小小簪花推荐官——吴汀檬说“真武庙”》等短视频,成为海丝泉州文化传播的又一窗口。
活动启动至今,凭借“守护文脉 传承有我”的鲜明主题与“短视频创作”的创新参与形式,“世遗少年说”在泉州青少年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文化传承热潮。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等多所学校将“世遗少年说”纳入暑期德育实践课程,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为学生搭建“走出教室、触摸世遗”的沉浸式实践平台。
截至目前,活动已吸引20多家小学及文化机构参与,累计收到120多条高质量投稿。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元,既有对泉州天后宫妈祖信仰的生动讲述,也有对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工程奇迹的深情解读,每一条视频都饱含着青少年对泉州千年文脉的热爱与探索热情。
在内容传播与呈现上,“世遗少年说”精选优质视频通过闽南网全平台及文保中心视频号发布,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青少年,都能成为闽南文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人”。同时,闽南网开设“世遗新声”专栏,聚焦基层文化传承故事,通过“记者探访+少年讲述”双视角呈现,既保证新闻真实性,又增强青少年参与感。
作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世遗少年说”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舞台,更以年轻化的表达、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打破时空限制,让闽南文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跨越山海,吸引更多人关注、守护。如今,随着活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青少年主动加入传承队伍,以青春之力,让闽南文化、世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也为古城的文化传承写下充满朝气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