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作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却常常被大众所忽视。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眼外伤等都可能引起角膜疾病的发生,重视角膜疾病的预防,守护角膜健康已经成为不可避开的眼健康问题。
十九岁的少年小吴(化名)曾长期活在模糊的世界里,双眼视力仅0.06和0.08,一米外连最大的视力标准表都难以辨认。传统框架眼镜无论如何调试,都无法驱散他眼前的混沌,眼前的一切像隔着一层厚重、 扭曲的毛玻璃。因为他得了双眼进展性乳头状圆锥角膜,其角膜呈不规则锥形凸起,光线折射紊乱,普通镜片根本无力矫正。
为何普通眼镜对圆锥角膜患者来说束手无策?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并非光滑规则的形态,其中心区域变薄、向前凸起形成不规则锥形,就像一块表面凹凸不平的玻璃,导致光线进入眼内后无法聚焦,形成重叠扭曲的模糊影像。普通框架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依赖规则角膜形态设计,无法抵消这种复杂的动态畸变,自然难以改善视力。
复杂病情的圆锥角膜人群不少,他们还能重见清晰视界吗?对此,泉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副主任温岱宗医师表示,可以为圆锥角膜人群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通过给予验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等医学手段、为患者定制长期视力管理计划并科学干预角膜病变,让其重获清晰视界。
温岱宗医师提到的RGP有什么价值吗?其实RGP并非新技术,但其矫正的核心在于“个性化适配”。这种硬性镜片能在不规则角膜表面形成新的光学界面,通过泪液层中和角膜的凹凸,让光线重新聚焦。但每一位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形态都独一无二,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适配过程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撑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泉州爱尔眼科医院通过检查精细捕捉角膜厚度、曲率、最薄点等关键数据,为个性化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视光团队根据数据反复调试镜片基弧、光学区设计,结合患者试戴反馈不断优化,最终实现镜片与角膜的贴合。这种 “量眼定制” 的过程,正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对于进展性圆锥角膜,泉州爱尔眼科的专业之处更体现在全周期管理。从初诊到长期随访,每一步都根据患者的病情动态调整,真正实现 “一人一策”。
“圆锥角膜患者通常会经历多次求医失败,所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个性化的精准诊疗,更需要被理解的温暖,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看清世界的权利”。温岱宗医师表示,泉州爱尔眼科医院正在用专业与耐心,点亮更多人的希望之光。(通讯员 卢文晏 吴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