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头牛被毛呈黄色,鼻子、蹄、尾帚都是黑色,是很纯种的闽南黄牛。”日前,石狮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官方兽医及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先后深入赤湖村、后湖村,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并向农户宣讲普查相关知识。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8月起,石狮市全面铺开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普查期间,全市128名普查员将入户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我市畜禽遗传资源群体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情况。
“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对畜禽资源的保护留存意义重大。”石狮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种质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一个物种一旦消失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畜禽遗传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畜禽遗传资源研究领域的一些新发现和新成果,急需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为此,迫切需要组织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发掘一批新资源,科学评估资源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实施有效保护,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
据悉,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分“三步走”,今年通过普查员入户普查摸清畜禽遗传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将全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录入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2022年,将对畜禽资源进行性能测定,特征特性普查,收集保护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制作保存一批遗传材料;2023年,我市将在泉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协助省厅发布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状况报告,修订福建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