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时期,他们负重前行、驰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的美德,都值得弘扬。
他们就是——泉州好医生!
闽南网7月22日讯(闽南网记者尤燕姿)当病人躺在ICU的病房里,感觉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他们孤独、害怕、绝望,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医生常常用笑容来安慰他们,用言语鼓励他们,让病人重拾生的信心与希望。
这个医生就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旭日,就如他的名字,像初升的太阳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
人物名片
孙旭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危重病的综合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支持、慢重症的肺康复等。2020年获评福建省“最美医师”荣誉称号。
打小崇拜医生,医生能帮很多人
小时候出生在泉州晋江东石,村里一位赫赫有名的医生,原本也是福医二院的老中医,他每到周末回家时,家门口总是门庭若市,远近村庄的人都闻讯赶来找他看病。每次经过那条街,看着他家门口的求医人,孙旭日的心中就萌生起一股莫名的崇拜之情。“当医生可以帮助到很多人,也不知道当医生的梦想,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孙旭日说,自己的家人也找这位老中医看病,他给病人把脉听诊,温和谦逊的态度,令他至今难忘。
初中毕业后,他本想去读卫校,但是父亲却阻止了他,建议他上高中报考医科大学。高考后的孙旭日,如愿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省属医院工作。
刚到福医二院时还没有重症医学科,比如各个科室的医生会管理自己的重病号,最多就是设一个重症监护室。
孙旭日回想起自己在规培期间,到ICU值班时的场景。他说,当时看到病人喘得厉害,自己非常害怕,“那个场景很吓人,好在经验丰富的护士镇定地为患者插管、吸痰,进行了紧急地处理”。自那个时候起,孙旭日就深感ICU医生的职责重大,一个生命交到你的手里,你必须要全力以赴去对待,不容一丝马虎和差错。
规培三年后,孙旭日又考了肝胆外科的研究生,在外科一待就是七年。
用微笑和关心,帮助病人重拾生的希望
孙旭日援疆时下乡义诊
在孙旭日看来,重症医学科更像一个综合学科,他们与专科医生一同探讨病人的诊疗方案,评估治疗的手段等,在共同的配合下,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重症医学科凭借的不单单是医技。孙旭日说,这里的很多病人,其实内心是恐惧和绝望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关爱。他常常在病房里值班时,哪怕再忙,看到醒着的病人,也会停下来跟病人笑一下,打个招呼。“他们知道你在关注他,关心他,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举动,都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七八年前,有一位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病人,手术后转来ICU,家属怕他担心,瞒着他的病情,病人醒来后发现自己在ICU,情绪非常激动,只要医生护士靠近他,他就在床上翻滚,拒绝配合治疗。
孙旭日说,病人因出血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血小板很低,如果不及时救治,生命会受到威胁。他赶紧跟家属进行了沟通,得知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他又返回病房,在病人情绪稳定的时候,独自一人靠近他,先是跟他聊了一些家里人的情况,比如孩子做什么工作,家里还有哪些人等。随后,他慢慢地跟病人解释病情,没想到,病人听完竟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病人以为自己得了绝症治不好,才被送到ICU的,他说原本想都要死了也不想治疗了。
遇到这类病人,孙旭日也常常反思,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对病人还疏忽了什么?他们躺在ICU的病房里,每天看着天花板一定会胡思乱想的,他们会担心害怕自己的病情,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旦信心垮了,身体也扛不住。所以,在ICU病房里,孙旭日更注重病人的感受,哪怕是一句安慰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的病好一半。
援疆回来后,又马上参加援鄂抗疫
孙旭日在武汉抗疫时照顾病人
从医20年,孙旭日认为只有不断磨炼自己,才能收获更多。2017年2月,他参加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来到新疆昌吉州,援疆时间长达一年半,日子很艰辛,但最难的还是放不下对家人的牵挂。
在昌吉州中医医院,孙旭日“传帮带”,将福医二院ICU前沿的医术和管理病人的理念教给当地的医生,同时也为许多藏民病人解除了病痛。
当援疆回来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由于自己2014年参加过禽流感防控,在疫情防控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对于抢救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孙旭日也累足了经验。他再次写下“请战书”,出征武汉。当时儿子问了他一句,“爸爸,你又要走了吗?”
努力无极限。2020年,孙旭日获评福建省“最美医师”荣誉称号。(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