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23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吴圳烽 文/图)23日,作为本届“海艺节”的重头戏,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艺术发展论坛在泉州迎宾馆开幕,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约旦、日本、韩国、泰国、保加利亚、菲律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和组织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的140多名艺术家相聚泉州,开展了一次难得的跨时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交流。
在论坛开幕式上,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宁宁表示,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始终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人员流动和文化传播关系,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近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在打造“海丝”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方面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深化了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与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郭宁宁致辞
朱琦致辞
康涛致辞
田青
于贝尔·马萨利
李冀平
与会人员认真听讲
论坛吸引140多名中外艺术家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朱琦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相通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正是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的极佳途径。在艺术节期间举办艺术发展论坛,为沿线国家文化领域平等对话提供了有益的平台,希望嘉宾积极讨论,提出新的内容和创意,进一步激发文化合作的活力,使之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当中,希望本届艺术发展论坛继续促进沿线国家文化领域的思想交流和观念创新,为推动新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泉州市委书记康涛表示,近年来,泉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文化为纽带,努力搭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2014年以来,泉州先后举办了20多场国际交流对话活动,包括东亚文化之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等,期待通过这场论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途径,打开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的思路;期待通过这场论坛,增进共识,深化对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的认知,把跨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的丝路精神弘扬起来,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当天,论坛以“美美与共——中外艺术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开展交流,下设三个分议题,来自文化旅游、历史研究、文学戏曲、音乐舞蹈、传统工艺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世界文明的差异与包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艺创作的传承与创新等多个维度,展开对话交流、学术研讨。
在上午举行的主题演讲中,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法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于贝尔·马萨利,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冀平分别以《“一带一路”和而不同》《艺术家与国际交流》《重视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海洋文明》为题作演讲。
“在泉州开中外文明交流的会,选对地方了。这座城市保留了很多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痕迹,有些东西是只有泉州才有的。”田青说,“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之路、商贸之路,还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思想之路。这条路给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是佛教,二是音乐。说到佛教和佛教文化,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独具特色,还具有深厚的积淀,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比如以开元寺为代表的“三大丛林”等等,这些遗迹直到现在都光彩照人。各宗教间的融合、共处,在泉州留下了很多遗迹或象征,像佛教开元寺内两个婆罗门教的柱子等。同时,泉州还埋葬着伊斯兰教的圣人,还保留着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迹。
他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重视“和”的概念,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而不同”,“以它平它谓之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对话不是用某一种文化代替其他的文化,而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实现“美美与共”。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艺术交流论坛。”于贝尔·马萨利表示,自古以来,福建以各种各样的传统工艺享誉海外,需要保有对艺术家的开放和交流,使艺术家们能施展出众才华,并提升创新能力。他认为,本次论坛讨论中外艺术与文明的多元和谐交流,相信艺术家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将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结合泉州情况,李冀平介绍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说,泉州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泉州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多元化国际都市,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国际文化观,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泉州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抓好泉州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像珍惜生命一样做好保护工作。”李冀平介绍,泉州还出台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强调立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起面向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以“传统与未来——探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与合作——文化多样性公约的意义”、“文化与旅游——多视角的国际人文合作”为题的三个分论题随后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东京文物有限会社著名书法家荒金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亚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及遗产项目负责人苏珊·奥吉,英国皇家版画家协会主席马可·巴拉特等15位中外文艺大咖到场分享,内容涉及艺术、非遗、文物、旅游、文学等领域,全方位畅谈中外艺术与文明交流互鉴。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