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泉州坚持先学先改,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准备、营造氛围。近日,市营商办再度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提前谋划推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等工作,把正在全市范围开展的营商环境“寻标·对标·创标”大比拼竞赛活动作为“找差距、抓落实”的重要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主题教育。眼下,全市上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比拼竞赛已渐入佳境。
请进来
信用领域专家来泉上门会诊
在大比拼竞赛活动中,市发改委承担着双重使命,即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除了统筹全市大比拼竞赛,也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寻标对标创标。市发改委党组成员、主任助理陈其昌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的方式是“请进来”,与北京、上海的两家信用服务机构联合做课题,聘请专家来泉“会商诊断”,探索加强信用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昨日,应市发改委邀请,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主任傅春、北京信世界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井华就来到泉州,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培训课,重点介绍上海的经验做法,并对泉州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把脉,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傅春直接点出了泉州信用体系建设的薄弱之处——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三清单”制度尚未建立。在他看来,“三清单”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总纲和灵魂,从“三清单”建设入手,引导公共信用平台基础建设,可推动信用应用在泉州全面开花,对泉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起到非常好的支撑作用。
良药苦口利于病,专家开出的“药方”给了市发改委极大的信心。当前,市发改委已就信用工作寻好标杆,确定以上海为学习榜样和赶超的目标,围绕机制、平台、数据、应用、产业等五个领域进行对标找差,今年着重加快制定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和应用清单,加强平台建设和信息归集,加大联合奖惩力度。接下来市发改委将从信用修复入手,进一步明确信用修复的范围、条件、渠道和流程,切实维护失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力打造信用修复领域的泉州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走出去
法院系统组团奔赴苏杭取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中级人民法院选择了营商环境历来较好的苏杭地区作为标杆对象,并在不久前组团“走出去”,前往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和苏州中级人民法院,调研和学习两地司法服务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
此趟出行,获益匪浅。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慧瑛打开话匣子,向记者细数起两地法院的创新探索——互联网经济发达的杭州,成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涉电子商务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全国领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数据工厂”、智能中间库等做法在全国首创,智慧审判的“苏州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她认为,当前电商产业在泉州迅猛发展,尽管目前泉州这类案件并不多,但电子商务纠纷不可避免,苏杭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要把司法工作做在前头。石狮法院在这方面便先行迈开了步,不久前该法院就在石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设立了巡回审判庭。
“司法公开、透明是司法公信的基础,是提升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永恒主题,也是当事人、社会公众对法院最迫切的需求。”陈慧瑛说,市中级人民法院已谋定了创标方向,准备通过强化司法公开来实现营商环境司法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企业和社会公众营造更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线上,将力争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到完整、可依赖的电子卷宗,可以随时查询案件办理进度、便捷办理各类诉讼事项;线下,今年7月已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边上设立了社会服务中心,社会公众可在此享受一站式的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记者 陈林森 通讯员 余菁 洪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