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段安海五里桥文化公园迟迟才动工,水边杂草丛生,安平桥入口处还贴了不少“牛皮癣”
东段晋江安海五里桥文化公园
公园迟迟未建桥边河床升高
然而,在安平桥的另一端——晋江安海段,桥旁的鸿塔片区已开建,四周尘土飞扬,鲜有行人往来,施工人员也是常掩口鼻,附近的树木都被披上一层“黄色的外衣”。桥面许多石墩已经损毁,入口的两只石狮子还被人涂上了红色“唇膏”。桥的两侧河床升高,部分杂草丛生,与对岸的水头文化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桥边的安平桥管理处工作人员颜阿姨,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她说,以前这里还有居民区,自从开始规划筹建文化公园以来,许多居民已经外迁,但公园却迟迟未建。白塔工程开建以来,这里环境越变越差,“家里刚擦好的椅子,过了2个小时又布满厚厚一层黄土”。
按照此前规划,安海段五里桥公园作为晋江市重点项目,计划于2010年开工,2年后完工。可如今,公园还在蓝图上。
对此,安海镇党委副书记蔡清渠介绍,2010年6月,安海镇政府就开始规划设计,修建生态文化公园。整座公园规划面积超千亩,预计总投资3.8亿元,将成为安海规模最大的公园。
至于方案为何一直停留在蓝图阶段,此前,坊间有多种传言传出。但真正的原因在于,水头生态公园建设采取的是BT模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而安海公园则纯粹依靠国家财政投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严格审核。为优化提升对方案进行局部调整,将公园的建设与鸿塔片区旧城改造捆绑在一起,也延长了公园的开建时间。
两大公园建成后的美好愿景
斩断上游污染源荡清安平桥下水
据悉,本月8日,安海五里桥文化公园的施工图已经确定,现已进入财政评审阶段。目前,片区正进行土方工程。也就是说,公园实际已经开建,按照晋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预计1年内,将初具规模。
蔡清渠介绍,安海五里桥文化公园将建成集文化体验、生态体验、旅游观光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与水心亭、鸿塔片区的白塔遥相呼应,公园内绿树成阴,鲜花映衬,也不乏小桥流水的景致。
然而,在本报此次系列报道中,多方人士都曾提到,如果安平桥流域上游污染源未能全部斩断,即使安平桥两端都建成美丽的公园,中亭的黑水,还是会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大煞风景。
□声音
打破区域壁垒建立奖惩机制
市民林先生:整治污染,政府一定要加大打击力度,此外,媒体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建议泉州市里成立一个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安平桥,对晋江和南安两地统一监管,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谢杨 见习记者 苏碧蓉 陈斯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