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派六检查组对全市集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


泡笋干的水面漂着白油,水已经变质

【记者出击】

泉州市区清源街道一作坊——
泡菜桶放过道 小虫子水上浮

  泡菜作坊深藏小巷中,平时前后门紧关,但阵阵臭气不时飘出,引起附近居民不满。前日,市民陈女士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反映称,这家泡菜作坊位于泉州市区清源街道城口社区西郊段湖路265号,已存在两年了,“夏天快到了,实在受不了这难闻的臭味”。

  作坊位于一栋两层旧楼房的一楼,隐藏于小巷中,不注意察看很难发现。昨日下午,记者前往这家泡菜作坊,远远就闻到阵阵臭气,透过门缝看,只见里面有数十个桶,桶里装着海带、笋等,苍蝇飞舞,地板上污水横流。清峰工商所的执法人员接到记者的举报后,赶来现场查处。

  现场触目惊心——狭窄的过道上,污水横流,两旁放着二三十个桶,装有海带、笋、黑木耳和榨菜等,上面漂浮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有的已严重发霉。过道上面,搭盖着一些简易铁皮,雨水从一些缝隙中滴落而下,直接滴到桶中。

  作坊老板娘黄某称,她在这卖了两年多,腌制的泡菜、海带、笋都销往附近的西郊菜市场,一天销量上百斤。执法人员称,这家作坊的营业执照过期一年未年检,卫生条件很差,将依法责令对方限期整改。

□各地案例

凉皮添防腐剂
全凭“经验”

  近日,厦门质监局直属三分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在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美星村查获一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凉皮加工点。执法人员发现,该加工点尚未办理营业执照,现场库存有双乙酸钠、苯甲酸钠等食品添加剂。

  据经营者交代,其生产的凉皮产品中,有使用双乙酸钠,剂量未进行称量,仅凭经验添加。执法人员对现场已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后,送省质检院进行检验,并依法扣压了双乙酸钠350公斤,苯甲酸钠18.9公斤。

  双乙酸钠和苯甲酸钠都属于防腐剂,双乙酸钠一般用量是0.3~3g/kg。苯甲酸钠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然而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长时间食用含苯甲酸钠的东西可能引起苯中毒,食品中苯甲酸钠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无证生产
361吨面粉

  莆田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日前对仙游县枫亭镇某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日常监督巡查时,在企业生产车间和仓库内查获一批涉嫌无证生产的面粉。经执法人员调查,该食品生产企业的面粉单元食品生产许可证已于今年年初过期,该食品生产企业未重新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擅自继续生产、加工面粉。

  经执法人员现场清点,该批涉嫌无证生产面粉共361吨,其中小麦粉11374包、水饺粉3069包,涉案产品货值达80余万元。质监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该批涉嫌无证生产的面粉进行就地查封并抽样送检。(本网记者 俞志村 董加固 黄谨 林可 通讯员 张莉 实习生 黄鑫 文/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