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镇依托矛盾纠纷集中联调工作室,推行公安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能开展调处工作,及时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自去年启动“公调对接”机制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213起,成功调解196起,调解成功率达92%,涉及金额39余万元;接待群众375人次,及时化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11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8人次。
成立集中调处、多元化解的警民联调中心。中心由镇综治维稳、司法、公安、法庭等联动部门指派工作人员轮流值守办公,对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轻微交通事故等简单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调处;对于涉及多部门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联调中心通过联合接访、联席会商进行联调联处,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组建素质高、业务好、有威信且专兼并重的调处队伍。建立了调解员库、专家库两个数据库,并通过“明白墙”,将每位调解员的照片、联系电话及适宜调解矛盾纠纷的特长等进行公示,当事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解员。目前,中心已有调处工作人员36名,其中,专职调解员3人,兼职调解员4人,调解志愿者5人,村级调解联络员24人。他们中有司法部门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也有在名望威信较高的普通群众。
强化“三调合一”,完善联动联调工作机制。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体化运作”,快速调处各种矛盾纠纷,让当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体会到调解部门的关心、温暖,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落实“片警负责制”,防止因责任划分不明确而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对案情比较简单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派出所片区民警必须及时介入、快速处置,或会同当地村“两委”成员、村级调解联络员进行共同调处,做到即调即结,第一时间平息矛盾纠纷。对已涉及其他单位和部门且无法现场调解的矛盾纠纷,片区民警调解不成功的,及时上交书面调解经过和案卷材料,由调解中心组织业务骨干和相关人员进行二次调解。对于二次调解仍调解不成,或者达成协议反悔未实际履行协议等疑难复杂案件,将分层调解经过和案卷送交联调中心,充分发挥联调中心的维稳力量,由司法所、派出所、信访等相关部门协助调解,确保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