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事业为根本 人民生活文明祥和
着力营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软环境,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项目带动,完成1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安达路绿化提升改造及万兴街绿化工,完成绿化补植7660 m2,岩山公园项目已完成广场入口建设;完成万福、杏宅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琯头社区服务站建设及桥南、琯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升工程已经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投入100多万元在桥南社区建设激情文化广场。 社会保障不断拓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为103户19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66.9万元。为13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购买服务金补助27360元,全面实施新农合、新农保,参加新农合人数8901人,参保率99.9%;新农保参保率93.8%,4768人参加新农保,其中60周岁以上人数843人,缴费金额45.3万元。全力推进环境整治。把创卫、创城工作当成一项民生工程,实行创卫复审工作网格化、全员化、责任化管理,全面落实干部包干负责制,投入500多万元用于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专项整治,并以创卫、创城为契机,开展城市整治行动,清理乱摆设点160多处,拆除违章建筑73宗2300多㎡;对北渠万安段水源保护进行综合整治,完成征地13亩,拆除简易搭盖200多㎡,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种植红树林100亩。
以管理创新为动力 社会更加平安和谐
积极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年度综治经费投入达200多万元,人均计生投入经费18元以上,在全区率先成立“物业小区流动人口服务站”,综治“三率”测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开展主题活动,落实马上就办。围绕街道“常思忧患促发展,务实为民筑和谐”主题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全面推行“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建设街道、各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印发便民服务手册,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避免群众因资料不全重复往返,切实提升街道、社区的办事效率,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不断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全面推广党建新模式。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全面推进社区“135”、非公“三五”、机关“1263”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完成信和、万鸿医院、南少林、东华洋伞、凹凸等5家非公企业“三五”党建工作机制推广,机关“1263”党建工作机制推广面达100%,凹凸机械建设为市级台资企业网格联盟党建模式示范点。创新社会管理举措。聘用46名专职巡防队员、30名流动人口管理员,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多方配合、街道管理、物业协助、业主参与”的计生工作机制,依托物业从源头抓好流动人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区相关部门取缔非法洗沙场3个,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