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沉、文化进村! 洛江区乡村振兴迎来“文化芯”引擎。随着《泉州市洛江区实施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正式印发及首批人员名单出炉,洛江区“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双轨驱动制度全面启动。20位精心选聘的文化人才将于近日奔赴10个试点村(社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双轨互补”人才支撑机制
洛江创新构建“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双轨互补机制,精准破解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瓶颈。一方面,选派10名有文艺特长的机关干部担任文化特派员,主攻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群众性活动组织策划及乡土文艺人才孵化培育等实务操作,覆盖10个村(社区),建成5个乡村文化礼堂,孵化乡村文艺团队10支。另一方面,聘任10名高校、协会专家担任文化巡研员,组成顾问团,聚焦非遗系统性保护、文旅产业规划与项目可行性策划等智力支持,如仰恩大学教授为洛江农文旅融合把脉开方。两支队伍形成“先锋队(实务)+智库团(专业)”的黄金组合,通过专业与实务的优势互补,有效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双队长领航”全域统筹机制
为强化系统性赋能与资源整合,洛江首创“科级干部+高校教授”双队长全域统筹机制。文化特派员工作队长由经验丰富的科级干部担任,纵向贯通区、镇、村三级资源,建立项目调度台账,统筹协调人员、资金等要素保障;横向联动组织月度跨村特派员例会,促进经验共享与资源互济。文化巡研员工作队长由高校专家担任,横向整合协会、高校智库等力量,针对非遗产品市场化等共性难题开展“季度会诊”;纵向推动村(社区)文化项目孵化,确保特色化实施。双队长制打破单村服务壁垒,实现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的高效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责任田精准深耕”与“全领域联动融合”。
“文艺+产业”融合驱动机制
构建“文艺+产业”双轨项目库。通过“五艺”助力,实现“十个一批”,驱动乡村特色化发展。文艺赋能“一村一品”。聚焦10个村(社区),量身孵化特色文艺节目,如河市镇白洋村群舞《俞大猷》、双溪村小品《贤达之光·童梦启航——黄奕聪传奇故事秀》、虹山乡白凤村《八段锦展演》,塑造“一村一品”文化标识。计划于年底举办“洛江村晚”,为孵化成果提供高水平集中展示平台。产业深耕“一村一策”。建立文化项目库,覆盖非遗活化、农旅融合、IP塑造等,如通过打造十音铜锣锻制技艺展示馆,逐步推动十音铜锣非遗资源产业化。通过文艺“塑魂”提升乡村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产业“强基”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撑,实现“文化引流”与“产业变现”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双核动力。
洛江以“双轨”机制聚才引智,以“双队长”领航破壁赋能,以“双项目”塑魂强基,扎实推动文化特派员、文化巡研员制度服务乡村振兴。这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首批文化特派员、巡研员即将点燃文化火种,激发内生动力,奋力谱写洛江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