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江区聚焦群众和基层关切,围绕社会工作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索,为全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两次在全市“深化近邻志愿服务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河市镇入选省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南山社区获评中社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
深化党建引领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前接送孩子的高峰期都没地方停车,路况也是拥堵的,很麻烦也很危险。我们反映了这个问题,社区很快就协调解决了。”万安街道万盛社区居民张女士告诉笔者。
得益于社区党总支创新群众“点单”、党员组织“接单”、社区“跟单”的社会服务新模式,困扰居民生活的实际难题得到化解。据悉,万盛社区党总支下辖6个网格党支部,目前已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自“5+N”微治理模式建立以来,网格党支部党员、物业服务人员、业委会成员、热心业主等社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共治,在治安管理、隐患排查、交通劝导等方面群策群力,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关乎人民美好生活。近年来,洛江区筑牢党建引领“主心骨”,基层治理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万安街道依托“洛江区智治协同助手”,构建“线上吹哨、线下报到”闭环管理机制;双阳街道南山社区试点“四微联动”智慧平台,建立全国首个侨乡特色AI助手“小侨”;马甲镇推行多元调解“六步工作法”,洋坑村率先打造农村“睦邻善治”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基层善治中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洛江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协调机制,先后出台《洛江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洛江区“四微联动”工作指南》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截至目前,提升打造友好示范小区7个、服务创优社区项目4个,延伸开展村(社区)“四微联动”培育试点8个,构建党建引领“一核四微”治理体系。
志愿服务融合赋能
解锁社会治理新密码
每到节假日,来到双阳街道阳江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里,只见孩子们和志愿者正进行互动游戏,兴趣班内的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进行绘画创作,这些是双阳街道带动归侨社区党支部联合共建单位、社工机构,开展的帮困助学、便民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洛江赋能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洛江以“持证社工的专业蓝”打底色,以“志愿红”添亮色,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有机嵌入的路径模式,以中社部试点双阳街道南山社区为抓手,引进致和、启航等优秀社工资源,突出侨元素,创新打造“1961”服务模式,让“专业力量”与“志愿热情”同频共振,在基层治理画卷上绘就“经纬交织”的创新图景。
同时,洛江持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力量建设。今年以来,举办“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专题培训、全国社工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4场次,发动全区600余人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全区共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7家、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123人。
此外,洛江聚焦打造特色品牌,持续擦亮“连心桥”“三师三员”“党建幸福侨”智慧化建设等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幼”重点群体,在全区92个小区组建124支志愿者队伍,汇聚2088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小而美”服务286场次,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社会工作报》等媒体刊载。
聚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
凝聚发展新动能
走进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飘扬在生产一线的“党旗红”格外引人注目,精心打造的“红色车间”,将党建延伸到车间、项目和生产流水线上,引导企业员工向身边优秀党员、先进员工对标看齐。铁拓机械也以“党建三铁”品牌,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级、省级荣誉,并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日前,洛江区重点产业链综合党委正式成立,标志着洛江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迈出关键一步。“洛江构建‘1+6+N’的产业链党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打造万亩千亿都市工业走廊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洛江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不断夯实组织基础,目前已完成“三有”非公企业和重点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攻坚“双增”工作,被省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社会工作部确定为观察联系点。打造“洛地生辉”党建品牌,提炼信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建引领聚人才”、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建三铁”等优秀案例19个,《洛江区河市镇“两化三融合”激发非公党建活力》在“侨乡快讯”刊登交流学习。
为进一步构建起新兴领域的发展桥梁,洛江主动融入“三区联创”工作大局,在朝阳社区启动“亲‘新’洛江·友好三区”项目,建立“社区+园区+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实施“物业标准化”管理,并率先出台《新就业群体社会治理积分激励办法》,优化服务供给,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从乡村治理到城市焕新
从机制革新到志愿赋能
洛江正以社会工作力量为支点
撬动全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书写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