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参加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洛江代表团召开会议,审议市政府工作、计划、预算报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万明,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刚带领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到会听取代表审议意见。
洪飞跃代表认为,报告立足全局,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各级重要会议精神,体现了泉州的站位与作为,视野开阔,专业精准,心系民生,为基层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将报告要求细化落实到洛江的工作中,为我市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尽职责、作贡献。一要以智造为支撑,积蓄转型动能。加快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建设,以优质载体集聚项目、壮大规模,以创新驱动提升内涵、拓展延伸,实现从制造向创造、从总量向质量、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二要以生态为特色,打造亮丽名片。依托洛江地处中心城区,依山傍海临江的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生态旅游“连线成片”,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养老康体等产业,为“大美洛江”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三要以新城为依托,拓展发展空间。主动融入全域集聚大局,积极参与环湾中心城市发展分工,实施南聚北优战略,抓好连片开发、完善配套、产城融合、美化环境工作,使洛江成为精致宜居的活力新城。四要以民生为宗旨,构建幸福洛江。坚持完善社会保障和推进精准脱贫并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同步,做好争创一级达标中学、建设卫技队伍等具体工作,刷新群众幸福指数。
熊志强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泉州经济充满信心,主动迎接新经济浪潮,应对网络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议:在中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战略布局上强化通盘意识,高立足点、差异推进。如洛江作为三个中心城区之一,有青山绿水、有文化资源,但优质的教育和卫生资源缺乏布局,存在明显短板,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吸引。市里要加强规划统筹,牵引扶持,促进中心城区的均衡、特色发展。
苏汉庭代表指出,报告顾全大局、站位高远、主题鲜明、突出特色、催人奋进,通篇贯穿“突围攻坚”“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为基层政府更好对接融入、乘势发展指明了方向。洛江区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智造生态新城区建设。一要紧抓产业“实体”,主攻智能、高端制造业,发展多元、融合服务业,搭建好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发展效益。二要紧抓项目“龙头”,积极对接“全域集聚”,按照跨路沿江、产城融合、生态融城的思路,提速项目建设,提升城建品位,提质公共服务,优化发展条件。三要紧抓改革“主线”,着力在优供给、建机制、强服务方面再突破,激发发展潜能。四要紧抓民生“根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发展基础。建议:一是将洛阳江两岸流域综合整治和景观建设纳入2017年工作计划,统筹推进洛阳江河道疏浚和两岸景观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营造沿江城市生态景观。二是调整原汽车北站建设用地的功能规划,由洛江区组织项目策划招商,引进大型商贸项目,打造新的城市商圈,带动该区域及周边繁荣发展。
蔡永生代表建议,一要深入研究国家给予泉州的“金改区”等五大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政策,充分发挥出对泉州发展的政策效应。二要在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三要进一步加强市民文明素质的教育和引导。四要补齐市政设施建设短板。在垃圾的分类处理、排水排污、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另外在洛江的医疗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厂已过了容纳期并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市里要及早考虑、抓紧布局、另行择址。五要加强对洛江的倾斜力度。除了教育、卫生等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外,特别要做到规划先行,让洛阳江流域整治、阳江片区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六要抓紧建设清源山接大坪山休闲山线通道(跨324国道),方便市民和游客来往于这两大块休闲旅游片区,满足市民休闲、锻炼、健身的需求。
杜德森代表建议,一是要加快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建设步伐,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推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二是要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配套,针对停车难问题,要在各个区域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
杨华民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实在,思路清晰,语言亲切。一届政府为泉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感觉非常满意。建议:一是开设12345政府服务热线电话,定位为“政府110”,受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服务于泉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新增市区至泉州五中城东校区城市定制公交。可以规划若干条从市区各角落至泉州五中城东校区的定制公交,帮助解决泉州五中几千名学生的接送问题。
陈芳林代表建议,一是继续提升洛江城市品位,加大对人才的引入和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同时希望全社会关注、支持民营实体经济。二是“三旧”改造项目可以分割,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三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