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鲤城区常泰街道下店社区下部路30号,这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古大厝,经过保护修缮,融入民生服务,化身为一座传递温暖的“新驿站”,不仅让百年老宅重新焕发活力,还多了一份烟火日常。


“过去这处古厝长期无人管理,破败不堪,周边环境‘脏乱差’,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下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转机始于2024年初,街道和社区在规划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时,敏锐地捕捉到这处古厝的独特价值。通过充分沟通,社区与房主形成的“房主初步修缮、社区代管提升”这一共识,为古厝的活化利用按下了启动键。

“这座古大厝的主人是爱国华侨蒋金标,老人去世后,古厝就一直闲置,无人管理。我们便主动联系了家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雄峰告诉记者,经过社区与老人会的多次沟通协商,对方同意出资修缮,并将古厝交由社区管理,“老人的孙女婿黄衍榜也早就有修缮的念头,大家一拍即合,用他的话说,‘有人管理、有人利用,古厝才能越用越新’。”

改造前

改造后
整个修缮工程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精心保留闽南古厝特有的燕尾脊、木雕、砖石墙体等建筑元素,让古大厝的传统风貌得以延续。同时,为保障修缮质量与后续功能使用,街道和社区积极统筹,联动区委党史方志室、区总工会等资源,累计投入约50万元用于功能提升,不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周边环境,更实现了功能的“腾笼换鸟”。


如今,这座涅槃重生的古厝已成为集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区级工会驿站、社区“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示范点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尤其是工会驿站内,饮水机、空调、冰箱、电视、免费Wi-Fi、热水淋浴等设施一应俱全,并配有2名专职管理人员,日均服务快递小哥、户外劳动者等20余人次,成为周边户外工作者信赖的“充电站”。



值得一提的是,驿站还深度拓展服务内涵,创新打造了“驿站+医疗服务+零工驿站+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模式。截至目前,这里已接待周边企事业单位参观团体20余次,累计参观人数约800人次。同时,常态化开展健康管理、就业培训、工会法律援助等活动,全面释放了古厝的多元服务效能,为其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浓浓的烟火气。
凭借在古厝保护与服务创新上的突出成效,下店社区工会驿站在2024年成功获评“省级最美工会驿站”,并获得省市两级5万元的奖补经费支持。从曾经的闲置到如今的“省级最美”,下店社区的古厝活化实践,为古大厝的修缮与利用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不仅更好地保留了乡愁记忆,还在功能上融入了现代社区生活,成为赋能社区治理、传递城市温度的全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