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暑期,鲤城“夜未央·非遗嗨一夏”暑期常态化非遗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传统南音、新南音、火鼎公婆、南少林花拳等四大非遗专场轮番上演,点燃了古城夏夜的无限热情。其中,首次亮相古城的南少林花拳长枪表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成为展演中引人瞩目的焦点。
8月3日晚,在泉州府文庙广场前,来自泉州市少林花拳研究会的黄灿杰和殷照骅身着护具、手持大枪,两人相对而立。刹那间,枪影翻飞,似游龙惊鸿,两人进退有据,攻防兼备,闪转腾挪间尽显刚柔并济之美。每一次大枪的激烈碰撞与精妙格挡,都引得观众屏息凝神,继而爆发出阵阵喝彩与掌声。
“这次我们展示的是泉州少林花拳长枪,其以少林花拳为技击基础,具有沾杆发力、攻防合一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枪法的主要区别。”黄灿杰告诉记者,该枪法以少林花拳器械套路“紫云枪”为主,融合了花拳八法十二劲和金刚棍、六合枪、子母三十六棍等其他枪棍流派精髓,战术上强调抢占先机,“一旦先手压制,其后攻势便如潮水般连绵不绝,势不可挡。”
据悉,泉州少林花拳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泉州少林寺的护寺拳艺之一,属于少林柔拳一脉,其套路短小精悍,发劲特点鲜明,讲究“出手敏捷,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2016年,泉州少林花拳被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少林花拳属于福建稀有拳种,我们在展演中保留核心特色,并力求在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黄灿杰介绍,本次展演模拟古代“游场枪”竞技形式,这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基于实战改良而来的竞技形式,但在现代长枪表演中所用器械、规则等均有新变化。“器械采用碳纤维复合枪杆,长度约3米,重约2.5至3公斤,配备电光枪头,可精准计分;规则方面,对抗双方需佩戴护具,以‘七枪四败’为基本规则进行限时对抗,表演兼具实战性与观赏性。”
今年28岁的黄灿杰是泉州少林花拳的第五代传人,师从花拳第四代传承人张峰伟,至今已有十二年,凭借精湛枪法在各类大赛中屡屡夺冠。黄灿杰表示,相较于竞技对抗,他们在表演时会有意识地调整动作节奏,适当放缓攻防转换的速度,放大动作幅度,让观众能看清动作轨迹,更好地呈现枪法魅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花拳,推动其更好地传承传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值此泉州申遗成功四周年,我们和鲤城区住宿产业协会共同精心举办本次常态化展演活动,目前已连续开展了两场,反响热烈。”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每周二、四、日晚,在古城中山路街区分别开展传统南音、新南音、火鼎公婆、刣狮、南少林花拳等非遗表演,旨在通过创新展演形式,推动夜间文旅消费升级,让市民游客感受世遗泉州的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