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好海丝先行示范区。主动融入省市海丝先行区建设,抢抓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机遇,深入推进海丝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海丝”发展行动计划,大力传承弘扬、保护开发“海丝”文化遗产,加快“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建设,推进首期非遗中心展馆及街区美化提升工程;加快泉州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区建设,突出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主题,打造泉州城市文化会客厅。
二是打响文化产业特色品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实施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做大做强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三期、“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滨动漫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园区建设,配合市里抓好泉州美食城等项目。抓好一批生态特色旅游示范项目,加快侨乡自驾游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泉州中心城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区。深入开展“国字号”非遗技艺展示传承及抢救性记录等工作,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工作。加强智慧旅游建设,积极开展“互联网+旅游”试点示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打响“古韵鲤城·文化之旅”、“笋江月·闽南风”、南音南戏等具有历史传统、闽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社团组织、文化企业参与公益文化建设,推动“城市影院联盟”等公益文化联盟扩大影响力。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服务水平。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鼓励功夫动漫等打造一批独具鲤城特色的文艺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社区文体设施,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打造公益文化品牌。支持地方文史文献研究和编撰工作。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提升居民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