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嗨!我是你们的大师兄颜回(颜渊)。
大家都说,在孔门3000门生中,夫子最喜欢的是我,被称为七十二贤之首。
夫子经常叫我‘回’,爱说‘贤哉回也’。热闹隆重的祭孔仪式时,独有颜回配享。
现在,就由我带大家,一起参观泉州府文庙。”
【学而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义】
孔子说: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总共16章。这句话奠定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应该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应摆在第二位。
闽南网8月28日讯 又到一年开学季,8月29日至31日,2013年秋季“新学年、拜孔子、送红蛋”将如约举行。泉州府文庙将效法古人,为市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开笔、送红蛋。
“尊师重教,彼此友善。”作为孩子们正式入学前的第一课。在复古“入学礼”上,新生也将重温古时的礼仪,拜孔子为师。
该活动由泉州市文广新局、泉州孔子学会、本报及泉州市名流路桥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元先生共同主办,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承办。
在“入学礼”前,让我们先跟随孔门师兄的脚步,一起逛逛文庙,看看古时学堂。
古时文庙遍布大江南北,鼎盛时超过2000座,可现在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只有21座。泉州府文庙就是其一。
夫子,曾经担任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司寇”,因此泉州府文庙,在唐朝初建时,被称为“鲁司寇庙”。
一开始,泉州府文庙并没有建在百源路、涂门街和中山街圈起的位置。它历史上多次搬迁,唐朝始建于现在的泉州六中一带;北宋搬到现在的位置,可31年后就搬到现在庄府巷泉州酒店一带;一百年后还复旧地,至今大概有1280年了。
洙泗桥
走到涂门街与中山路交接处,你就可看见那醒目的文庙牌坊,这是十多年前重修文庙、搬迁菜市场时复建的。往北穿过洙泗桥,栏杆上有精雕细刻的青石小石狮,闽南味十足。
“洙泗”是什么意思?让我告诉你,原来洙水和泗水都是夫子家乡的河流。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施教,所以“洙泗桥”就和文庙一衣带水了。
文庙广场
泉州府文庙广场内外铺地条石共有3000多条,意指孔门弟子3000门生。
广场中现在常作为舞台的,就是“棂星门”所在地。棂星门作为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建筑,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可惜在1973年时,泉州府文庙的棂星门被毁。过了棂星门原两边为义路、礼门,是进入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必经之路。
大成门在文庙的售票处的位置。进入大成门可见半月形的池塘,名叫泮池。
泮桥
作为教育的象征,古时学生入学称为“入泮”,泮桥只有举人以上的读书人才能从上面经过。
泮桥上有72条石,寓咱们师兄弟中最杰出的72人,人称“七十二贤人”。泮桥外行第7条石断为两截,指的是颇有争议的樊迟。樊迟为人直率,所以夫子对他也比较“不客气”,这也正是夫子“因材施教”的表现。
大成殿
对面的大成殿是泉州府文庙最重要的建筑,是敬奉、祭祀孔夫子最重要的场所。它保存了宋代营造法式的原貌,是典型的重檐庑殿式结构。大成殿里有咱们夫子的塑像,还有咱们优秀师兄弟配祀,里面还有祭孔乐器、舞器、礼器,以示尊重礼仪。大成殿两侧是东西庑,西庑设有“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陈列历代泉州名人蜡像;东庑有“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来这里走一番,你将对泉州古今的教育制度有更深的了解。
崇圣祠
崇圣祠紧挨在大成殿,在东北方,这里是古代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场所。祠前为李文节祠(也就是名相李廷机),东边挨着文庙的又一重要建筑明伦堂。
明伦堂
明伦堂是泉州府学所在地,孔门弟子就在这里学习知识和礼乐。古代泉州学子们考试却不在这里,要到现在打锡街鲤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考棚参加考试。明伦堂前也有一方水池(既学池),中贯石桥,桥南为育英门,门前有1200多平方米的条石板铺砌的小广场,也是文庙重要的建筑之一。
千年历史的泉州府文庙有许多珍贵的石刻碑记,原谅师兄我暂时无法逐一告诉你。来年有机会,我再带你去看看“青云路”石碑、“夫子泉”碑,还有后来疑为蒋介石所题的“亲爱精诚”石刻等,让你对文庙有更多的认识。
□征集令
观摩“入学礼”
来当小记者
你想来见证复古的开学典礼吗?想跟着师兄识古代礼仪吗?
如果你是四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如果您希望家中读书娃也来观摩,请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名参加“海都小记者”活动。
海都小记者有机会当“孔子学徒”,为新入学的师弟师妹发红蛋,写下你眼中的入学礼。(本网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