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租了6千平方米的厂房,如今在古洋工业区的厂房有2.65万平方米,全部自己使用,生产车间更宽敞,今年产值有望突破3千万。”日前,佳汇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继荣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德化县龙门滩镇立足“城郊”区位优势,以“双园驱动”战略为核心,通过5G智慧工厂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到工业强镇的转型。同时,党建引领下的“三区联创”模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绘就产城人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双园驱动构建工业发展新引擎
“我们公司是较早一批搬进园区的,70几个员工中有一半是外地的,离我们几百米就有的公租房,公司在那租了10几套,员工都可以走路上下班。”丰弘机械公司法人郑友聪表示,该公司做陶瓷泥料生产和原材料自动化设备,设备销往全国各陶瓷原料产地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
近年来,龙门滩镇以古洋工业园和苏洋工业园为核心,打造“双园驱动”产业格局。古洋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60几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2024年工业固投达14.58亿元,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县第一。陶瓷产业占比近80%,机械、包装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唐硕陶瓷作为转型标杆,搬进古洋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后,启动5G智慧工厂建设,引进成型机台等智能化设备,建成智慧窑炉及智能制造指挥中心,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与能耗精准管控。“从制造到‘智造’,产能较过去翻了一番,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腾讯20万套中秋陶瓷礼品订单。” 企业总经理高翠华介绍。
据悉,苏洋工业园一期(城东工业区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727亩。聚焦陶瓷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固废综合处理资源化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两大园区形成协同效应,2025年一季度完成工业固投2.43亿元、同比增长12.88%,规上产值2.25亿元、增长44.74%,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极。
近年来,古洋工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33.3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职工公寓等1400余套,常住人口超4500人;苏洋市政道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配套工程相继投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赋能激活产业转型内生动力
“我家在上亭村,离工厂大概7公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了。中午在工厂的厨房里做饭,老板还给我们准备了大米、油、酱、醋……”在鑫洋陶瓷有限公司,忙着给瓷坯擦水的员工蔡婉丽高兴地说,她在家里还养了些鸡、鸭,生活工作两不误。
龙门滩镇紧扣“城郊工业强镇”定位,实施精准招商策略。围绕陶瓷产业链,绘制招商地图,主要领导带队赴核心区域开展靶向招商,成功引进北京谛声科技、傲顿科技等项目,2025年一季度签约项目2个,意向投资2.8亿元。
总投资80.28亿元的德化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项目,涉及房屋征迁30座、土地4500余亩。镇政府组建四个征安迁工作小组,于6月15日实现全部81户安置补偿协议签订,签约率达100%。
同时,该镇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设立园区企业服务管理办公室,出台《工业园区管理办法》,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企业用工难题,创新“3215”返乡就业奖补政策,累计为园区输送专业人才66名,吸引固定劳动力600余名。
“古洋社区建立资源共享、企业需求、服务项目‘三张清单’,选派‘两委’成员担任驻企服务员,解决园区道路、物流不畅等问题20余项。”古洋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佩玲说,华世公司自筹资金700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及生活办公用房,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党建引领锻造转型发展红色引擎
“龙门滩镇创新推出‘社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创模式,以古洋社区党支部为核心,整合三方资源,建立联席会商、联动协作、联建共建机制。”龙门滩镇副镇长寇富尚介绍说,龙门滩镇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协商解决企业用工、基层治理等重难点问题12个,打造全县首个标准化园区三区联创样板。
依托闽隐文化创意、鑫洋陶瓷等企业平台,建设非公党建示范点,设置企业党建会议室、智能制造展示厅,组织行业沙龙、座谈会等交流活动20余场,形成“党建引领、企业协同、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古洋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佩玲表示:“通过三区联创,我们解决了园区道路、企业用工等问题,让企业能专心发展。”
同时,龙门滩镇组建“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在抽水蓄能电站征迁、安全生产排查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一季度走访企业6家,摸排隐患7条,均全部化解。推行“分级调度+会商联动”机制,主要领导牵头召开项目调度会7场次,现场解决征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3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将56项重点工作纳入镇村绩效日常考核,建立“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交办清单”三张清单,由镇纪委联合督查收账组跟踪问效,形成“比学赶超” 的干事氛围。古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便民服务、便企服务等6大功能,推出错时延时、帮企代办等服务模式,累计办理事项12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从陶瓷产业“智造”升级到双园驱动格局成型,从项目攻坚突破到党建引领赋能,龙门滩镇正以“城郊工业强镇”的姿态,为山区乡镇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龙门滩经验”。随着抽水蓄能电站、苏洋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的深入推进,这座昔日农业乡镇正加速绘就产城人融合共生的现代化图景。
(记者 许华森通讯员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