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 > 宁德 > 福鼎新闻 > 正文

福鼎“五位一体”脱贫致富路 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宁德网 2017-11-20 12:01 http://www.mnw.cn/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福鼎赤溪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群众渴望治穷致富的文章,由此拉开全国扶贫攻坚工作的序幕,赤溪村因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也率先开启扶贫开发的历史征程。

10

机关妇委会慰问石兰村贫困户

  历经十年“输血”帮扶、十年“换血”搬迁、十年“造血”开发的艰辛探索。如今,福鼎市走出了一条“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五位一体”的脱贫致富路,扶持扶贫开发重点乡镇、重点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取得了扶贫攻坚的良好成效。

  十年“输血”帮扶,采取就地扶贫开发的方式,通过向贫困地区输送果苗、羊羔、庄稼种子、粮食衣物等生产生活资料,于1993年解决了60%贫困户的温饱问题,率先摘掉了全国首批重点贫困县帽子,但全县仍有4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少群众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偏远山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十年“换血”搬迁,依托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新世纪以来“造福工程”,陆续完成1300多户茅草房改造,建设120个“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实现了380多个偏远自然村约1.5万户6万名群众搬迁安置,并涌现出赤溪、柏洋、三佛塔、潋城等一大批美丽乡村。十年“造血”开发,连续实施4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通过集中安排资金项目、帮扶完善基础设施、指导开发扶贫产业,推动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造血”机制,200多个建制村,其中省市县三级挂钩帮扶扶贫重点村70个,实现了脱贫,约占全市总建制村的80%。

  1984至2016年,福鼎地区生产总值从1.9亿元增长到333.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元增加到13903元,贫困人口从39.76万下降到3819人,“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畲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6元增加到1.57万元,村财从负债10多万元到收入50万元,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发展为小康村。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找准精准扶贫突破口。三项扶贫小故事,体现了时代大进程。

寂静山村变热闹

  “坚定信心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 “丹青描绘舜尧天,翰墨撰书中国梦”…… 走在福鼎磻溪村景硕路上,这里新房林立,灯笼高挂,一副副对联透着村民们的幸福感。

  这里住的都是磻溪镇造福工程安置小区的搬迁户。从地质灾害点搬下来的村民温灯耐就住在景硕路161号,今年46岁,一家五口。

  温灯耐现在住的是2层砖混楼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他说,这套房子一共要12.7万元,政府按政策补助了6.8万元,又在政府帮助下,申请了易地搬迁建房补助低息贷款6万元。

  问起还款有没有问题,温灯耐高兴地说,没有问题。他现在在茶厂打工,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在村里还有5亩茶园,一年可以收入3万多元。易地搬迁建房补助贷款,可分15年还清,前2年不用还款,第3年开始还款,每年2次。

  搬到镇区,生活实在是太方便了。磻溪中心幼儿园、小学、集镇农贸市场、中心卫生院就在附近。 以前住在地质灾害点,天气一变化,大家心情就跟着变,村镇干部也要来帮忙。温灯耐说:“现在我不管刮风下雨,晚上关起门就睡觉。”

  磻溪村书记林立基说:“磻溪村是福鼎磻溪镇区所在地。由于地处山区,产业单一 ,受交通条件制约, 过去镇区人口不到千人,一到晚上,路上根本没有行人。现在人口增加到了5000多人,晚上灯火通明。人口的集聚又刺激了产业的集聚,企业纷纷入驻。”

  据了解,磻溪村是福鼎白茶、毛竹等经济作物主产地,目前村内有7家绿色有机白茶加工厂,每年春天有200多吨优质的福鼎白茶销往海内外市场。

脱贫路上有靠山

  点头镇后梁村两委成员梁世球、梁徽园成立后梁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村里荒废的田地、坡地、鱼池等资源进行整治,吸纳后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梁亦祖作为土鸡养殖场管理员,每月给予2000多元工资,为其实现稳定脱贫。出资为西洋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有宿对现有土地进行整理利用,建设土鸡养殖场,通过土鸡“代养代管”模式,约定利润分红比例,帮助其增收脱贫。

  “我是今年5月份申请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入股电站技改,没想到这么快就领到利息,可以投到新一轮的农业生产中去。”东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波弟高兴地说。硖门乡推广“乡电站+小额贷款+贫困户”模式,贫困户通过贷款5万元投入电站技改,年增收6000元。

  天湖茶业公司坚持“强企富民、村企共赢”,投资3200万元在贫困村方家山村建设有机茶基地,通过基地带动、技能培训、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形式,每年为周边群众创收达4500多万元,并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业103户。

  海鸥水产公司按养殖户自愿的原则,创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招收季节性工人200多名,每人每年劳务收入3万多元,并通过就地收购渔民渔获物、保护价回购养殖产品,带动3000多户渔民发家致富,每年增收7000余万元。

  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采取“扶贫资金+委托生产(入股分红)”“土地托管”“合作经营”“ 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形式,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难问题。全市农业龙头企业1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88家,带动农户约1.4万户。

社会保障来兜底

  嵛山镇鱼鸟村村民巫友顺因病因残造成贫困,该镇因户施策,制定“健康扶贫+生产脱贫”双轮驱动的精准脱贫举措,为该户申请大病临时救助2000元,联系镇卫生院医生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并定期为其免费康复诊疗,免费送药。在巫友顺病情逐步康复后,又帮助他申请小额贷款3万元,用于投资入股建设海鲜虾蛄暂养池,年增收13000元

  福鼎桐山街道岭头村的刘则朝系聋哑人,低保户,妻子郑英妹也是肢体残疾人,由于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与人沟通存在障碍,又是文盲,更无法到相关部门办理办证办照办户口手续,导致其妻子郑英妹户口仍在店下镇巽城村未能迁到岭头村入户,造成结婚证、残疾证无法办理,更无法办理低保手续。在包户帮扶领导、包村领导和村干部的协调下,其妻子郑英妹的户口成功迁移,村里还雇专车接送他们到相关部门办理结婚证和残疾证,申请了低保增员,现全家4人每月共领低保金800元,使他们一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据了解,该市建立城乡贫困户因灾致贫救助、贫困户大病救助等差别化保障制度,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已实施救助909户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51.02万元,将符合条件的“海云工程”村卫生所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普通门诊定点,实现农村群众在定点村卫生所看病也能享受医保报销。兜底保障到户,将农村低保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30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低保对象,再由该市财政补差使其年收入达到省定扶贫线以上。五保户每人月供养标准从373元提高到616元,全市重新核定农村低保对象5723户8803人,五保户3303户3449人,将775名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500名残疾人纳入残疾保障金救助范围。为进一步保障农村孤寡对象老有所养,该市规划确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2所,计划新增床位1208张。(蔡雪玲 文/图)

原标题:下足“绣花功” 筑起脱贫梦——福鼎精准发力开展扶贫攻坚掠影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将于明日在福建举办
  • 福茶天山行 | 2025年“福茶天山行”系列活
  •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泉州晋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鸭趣味多(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省政协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2025渔业周·渔博会在榕开幕 结“粮”缘 施“粮”法 谋“粮”策 第二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开幕 省领导赴龙岩调研学习教育和产业链党建工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两岸社区服务恳谈会在 十三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