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赶进”了地下管道,心里一下就亮堂了,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
长泰区武安镇鹤亭村村民郑阿姨站在自家整洁的院门前,笑容灿烂。她口中的变化,源自村里那条刚刚“潜入”地下的600米污水管网。
这曾是一道困扰鹤亭村60多户村民的老难题。生活污水无处安放,在房前屋后“漫游”,不仅让村容村貌打了折扣,更暗暗侵蚀着土地和水源。
转机,始于今年六月,武安镇为提升龙津溪水质,打响珠浦排涝沟治理攻坚战。在鹤亭村,第一书记杨桂元决心借助这股东风,发动村里自筹资金,将下亭片的污水管网建设提上日程。
听说要统一纳管,村民杨智锋(化名)举双手赞成。他家明沟排放的污水常惹邻居不满,这“心病”终于有药可解。但村民刘秀玉(化名)却犯了难:管道规划路径正好穿过她家尚未收成的甘蔗地,损失怎么办?谁来赔?
疑虑,远不止这一桩。污水管网是地下的“大手术”,开挖势必影响出行;已有的管道错综复杂,重新接入能顺利吗?工程时间紧,如何少扰民?
面对这些问号,杨桂元没有绕道走。他带着村两委,一次次登门,掰着指头算环境账、长远账;施工队提前勘测,优化路线,避开主要通行高峰时段作业。微信群里,工程进展实时透明……
“阳光操作”配上“贴心服务”,渐渐融化了村民心中的冰块。
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刘秀玉(化名)站了出来,主动提出零赔偿让出甘蔗田。“这是造福大家的好事,我支持!”一呼百应,她的举动感染了其他村民。
“我也赞成!”“我也是”……村民们共识在凝聚,工程得以迅速推进。
沟槽开挖、管道铺设、铲土填埋……一个半月后,600米长的崭新管网延伸至村民家中,污水“各归其位”,实现了统一收集与输送,村庄“焕然一新”。
如今,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步,曾经的污水横流景象已不复存在。道路一旁的空地上,施工车辆有序进出。不过,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片空地的建设进度还因光缆纠纷一度陷入僵局。
一天,杨桂元突然接到村干部的电话:“杨书记,村里有紧急情况!”
原来,村民张建新(化名)计划重新规划建设家门前的空地,正着手清运地上丛生的竹子。不料,运输车在作业时不慎刮断了光缆,附近300多户群众的通信因此受到了影响。运营商想尽快修复,却因“蜘蛛网”般杂乱线路的安全隐患遭到村民阻拦。“车一过就碰线,不能简单修复了事!”老张和邻居们道出了担忧。
“一件一件来,都能解决好。”杨桂元的沉着给大伙儿吃下了定心丸。他迅速组织起通信运营商和村干部,现场办公,不是简单地接回光缆,而是彻底梳理线路、抬高线杆。几天内,安全隐患消除了,通信恢复了,老张家也得以安心进行后续的清场工作。
两件“小事”,是鹤亭村由“乱”到“治”的小小缩影。
曾经的鹤亭村,村干部积极性不高,群众满意度低。杨桂元到任后,认准一个理:从群众最急难愁盼的事入手,实实在在干事。随着“我的乡村我做主”活动推开和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村民真切感受到“村里的事真能自己说了算”。于是,关心村务的人多了,曾经的“旁观者”,变成了撸起袖子的“参与者”。
如今,看着刘秀玉家那片重新窜到一米高的甘蔗田,杨桂元信心十足:“等甘蔗熟了,日子会更甜。”在他看来,村里的难题就像那一根根管道、一束束线路,只要肯下功夫,总能理清顺直。正说着,一位村干部快步走来,跟他商量起新的村务。鹤亭村的下一件“实事”,已经提上了日程。 (通讯员/林少虹 黄扬达 蔡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