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4日讯(通讯员 卢国义 罗春兰 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文/图)在闽南平和县的青山绿水间,有一支队伍正以涓滴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平和县助残志愿者协会大溪镇志愿服务队在大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指导与镇残联的支持下,12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2386小时,跋涉2.5万多公里,温暖了148户残疾家庭,为超过1500人带去义剪服务。这支队伍连续三年荣获县协会“流动红旗”,以真挚的付出书写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暖心篇章。
织密服务网络,点亮乡村星河
“让爱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这是深植于每位队员内心的信念。六年来,服务队的足迹遍及大溪镇26个村(社区),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助残网络。他们翻山越岭、蹚水过河,累计开展服务269场。
志愿服务队队长吴云岩说:“我们每个志愿者都像一颗星,微小却明亮,汇聚在一起,就成了照亮夜空的星河。”服务队在大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统筹协调下,创新实施“分区包干+联动响应”机制,将26个村(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各网格由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任组长,确保及时响应、精准帮扶。
六年间,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展至120余人,吸引了教师、医生、理发师、司机等各界人士加入,服务力量日益多元、专业。
精准对接需求,用创新传递尊严
“不仅要送去关怀,更要送去尊严”——这是服务队始终如一的理念。他们跳出传统慰问模式,聚焦残疾人实际需求,推出多项精准服务。
“义剪服务”备受好评。六年来,累计为1500余人提供上门理发。志愿者中的专业理发师自发组建“爱心义剪队”,每月定期下乡入户。“很多残疾人出门不便,我们上门理发,解决的是实际困难,传递的是被尊重的感觉。”义剪队负责人小陈说。
服务队还推出“五个一”精准助残行动:为每户建立一份需求档案、指定一名结对志愿者、每月一次上门慰问、每季度一次义诊义剪、每年实现一个微心愿。迄今已有148户家庭在此行动中获得持续温暖的陪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心车辆”志愿项目,累计行驶2.5万多公里。车辆载着志愿者与物资穿梭于乡间小路,被乡亲亲切称为“移动的爱心驿站”。
续写荣耀,树立助残新标杆
“荣誉是鼓励,更是责任”——面对连续三年获得的“乡镇优秀志愿服务队”流动红旗,队长吴云岩深感使命在肩。荣誉背后,是服务队不断自我提升、追求卓越的历程。
他们建立严格培训机制,新志愿者须经助残理念、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系统培训方可上岗。同时推行“星级志愿者”评定,依据服务时长与质量给予认定,激发积极性与荣誉感。
“残疾人对多彩生活的渴望、对理解与尊重的期盼,是我们持续前行的动力。”吴云岩表示,服务队将在镇残联的指导支持下,继续深化服务、拓展领域,让更多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六载风雨,大溪镇助残志愿服务队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残联携手,以爱心和坚持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120余名志愿者,如繁星闪烁,于乡野天穹中汇成温暖星河,照亮残疾朋友前行之路,映照出这个时代志愿服务最动人的光芒。未来,他们将继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让关怀持续,让希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