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1日讯(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通讯员 陈志鸿 文/图)受台风“韦帕”外围环流影响,漳州普降大雨,部分区县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市气象局发布“暴雨预警Ⅱ级”,云霄、芗城、平和、龙海等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通信设施面临严峻考验。漳州移动闻“汛”而动,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集结98支保障队伍、244名抢修人员,调拨211台油机、130部抢修车辆、66公里光缆及11个应急光交箱等物资,全力以赴投入防汛通信保障,确保网络畅通无阻。
闻汛出击,多点发力筑牢通信“安全堤坝”
受强降雨影响,部分通信设施遭到损坏。漳州移动网络保障力量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他们克服道路积水、交通受阻等困难,争分夺秒开展通信抢修。在芗城,优先保障汇聚站点供电,已完成15处故障点抢修,网络运行平稳。在云霄,完成14个低洼机房沙袋加固,对42公里光缆线路全面巡检,启用5台应急通信宝和1台卫星设备,7处故障已全部修复。在龙海,结合历史经验,针对性落实低洼站点巡查加固、油机油料前置、过桥光缆清理及重要专线保障。在诏安,面对暴雨橙色预警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紧急对低洼、高山机房进行防涝布置和油机前置,巡查加固党政军基站,整改隐患,加固跨河光缆。在长泰,重点开展机房安全核查、排水疏通、应急物资部署、油机测试及易受灾乡镇杆路加固。
此外,漳州移动还组织开展局楼、超级基站、高山低洼机房防水进行巡检,针对南靖和溪、奎洋、华安高车等乡镇提前做好前置油机与安排人员就近驻点,在华安仙都、龙海隆教、龙海港尾、长泰林墩、长泰坂里等5个历史容易受灾乡镇前置FEMTO基站,全方位筑牢通信防线。
科技赋能,“漳小宝”5分钟组网极速战汛
科技创新是保障的核心力量。入汛以来,漳州移动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履带式应急通信平台(“漳小宝”)可随时投入应急保障。这款创新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履带平台为核心,集成了应急基站、长续航电池和无线网桥,具备极强的地形适应性,可快速部署至山地、沼泽等复杂区域。其突出优势在于5分钟内即可开通4G/5G多模网络,通信恢复效率较传统方案大幅提升83%,真正实现了“快速到达、高速传输、即时组网”三位一体的能力。“漳小宝”为抢险救灾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全天候、多场景的强力通信支撑,成为福建省应急通信领域技术创新的标杆成果。
智慧协同,数智平台助力防汛“一盘棋”
漳州移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地方防汛指挥调度科学化、智能化。为市应急管理局打造的“应急指挥综合调度平台”,正发挥着防汛“智慧中枢”的关键作用。该平台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调度体系,在灾情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救灾等核心环节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市防汛指挥部高效开展汛情研判和任务派发,协调各方形成救灾合力。各区县防汛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接入平台,确保省市能实时掌握汛情,实现坐镇指挥、统一部署,显著提升了三级防汛指挥调度效率。此外,漳州移动联合龙海区水利局打造的水库大坝数据无线传输与安全监测平台,依托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对龙海区5个乡镇13座小型水库的智能化管理。在水库大坝关键部位部署高精度渗压、位移、渗流量等传感器,数据采集精度达99.9%。通过前端传感器设备与物联网IOT结合,实现降水量、水库水位、大坝渗流量、压力等数据、图像或视频的自动采集报送、分析研判、预警发布,管理人员可第一时间掌握水库运行状况,为防洪度汛和民生安全筑起坚实的科技防线。
据了解,目前,漳州移动各项防汛通信保障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变化,严阵以待,确保通信网络平稳运行,为漳州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最坚实的通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