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李小琴 陈宇轩 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文/图)7月8日,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村民小吕在村里举办婚礼,婚礼现场简朴却温馨:家门口竖立着喜庆的红色拱门,餐桌上摆放着红糖汤圆,亲朋好友们欢聚在一起,品尝着汤圆,向新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彩礼降了,婚宴简单操办,减轻了负担,但亲情乡情一点没少。”小吕父亲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这正是坂场村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取得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
今年,坂场村被列入漳州市文明乡风建设争先创优实践村后,村“两委”积极行动,组织村民代表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使之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切合新时代乡村发展实际。镇村干部通过入户宣传、发放传单、村广播和宣传栏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同时,村里还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对婚丧嫁娶的规模、标准进行规范,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攀比之风。在持续引导下,村民观念逐渐转变,“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是坂场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抓手之一。除此之外,村里还深挖红色资源,筑牢文明根基。
作为原南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坂场村全面修缮革命遗址,建成红色文化广场和革命史迹陈列馆,生动展示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如今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坐标。“我常带孙子来这里,给他讲革命故事,希望他学习先辈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精神。”村民林国民说道。当地的红色资源还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深度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子前来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
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坂场村精心烹制“文体大餐”。传统节日的文体活动已成为惯例,篮球场上常常青春跃动,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总是传递着欢声笑语。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则成为村民日常的“充电站”:定期举办的农技和手工艺制作培训,提升了村民致富技能;涵盖党的理论、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的各类书刊,为村民打开知识之窗。村民林庆淋表示,在书屋里,他既了解到党的政策,也学到了种植花卉的技能。
移风易俗树新风、红色文化固根基、文体活动汇活力,坂场村多措并举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村党支部书记李扬山表示,据了解,下一步,坂场村将持续深化文明乡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充沛的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