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批好了,怕发展机会没了?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之后,永年县并非没有进行整改和反思。
永年县委宣传部答复本报称,目前,该项目所有在建工程立即全面叫停,在土地指标没有正式批复到位前,一分地都不允许开工建设。
答复还称,有关部门已通知群众复耕,并由镇、村干部逐户下发通知,做好复耕工作,确保群众顺利夏播、夏种。
“企业可能会受到损失。但是,面对这么多老百姓,再大的损失也得承担。”永年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发稿前,孙强、李大平告诉记者,他们尚未接到复垦的通知。记者5月22日下午在西滩头村看到,产业城确实已经停止施工,不过,围墙、围挡尚保留在耕地的北边、东边,耕地边的铁门依旧上锁。
“我看到的变化是,原先产业城的宣传牌,被一排公益广告覆盖住了。”孙强看到,其中一幅广告上写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令他们着急的是,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一周过去了,围墙还没有拆除,铁门也没有打开,“地上已经一年没有收成了,今年下半年再不种,又完了。围墙拆了以后,会不会赔偿损失?”
“我们意识到错了。”永年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反复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强调,“我们工作的疏忽,是边报批边建设。”
按其说法,该项目并非没有用地指标。项目已取得用地指标480亩,其中2013年年度计划指标80亩,已上报邯郸市政府待批;另待批的还有2014年年度计划指标400亩。
他分析,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土地寸土寸金,发展机遇难得,“省、市政府有考核,我们急于上大项目,难免催生了‘早产儿’,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需要这个,我们也想上大项目、好项目,所以边报批边建设,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省、市、县层层考核,经济要发展,但土地指标受限制。没办法,早产。”他认为,这可能需要经济考核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的顶层设计和协调。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全国范围内,类似永年县这样边报批边建设的现象的确并不少见。而这类事情的不少结局是,当土地征收“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由有关部门补办手续。不少学者对此诟病已久。
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的趋势下,一些学者公开表示,河北有必要重视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注重产业升级,永年县的标准件产业被作为一个案例。
但在不少受访村民看来,地方经济发展与公民的利益,其平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个村就这么点地,你建了,群众吃什么、喝什么?子孙后代的地都没了。”孙强说,当听说西滩头村的村民成功让一个产业城叫停之后,开始有其他村甚至其他县的人过来取经,问怎么办到的。
而让这位基层农民在意的是,如今暂时“生米煮成熟饭”了,做饭的人,又会不会受到惩罚?
一位县委常委回应了这一说法。他透露,县国土资源部门可能有人要被问责,此外,永年县会努力了解百姓合理诉求,千方百计想办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文中村民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