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时事新闻 > 正文

“粉丝造反”炮轰名人也值得媒体反思

来源:红网 2012-11-23 09:03 http://www.mnw.cn/

  据11月22日《济南时报》报道,《南方都市报》联合某网站推出了“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有意思是名单中既有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孔庆东这样的学术名人,也有张绍刚、杨锦麟、梁文道这样的电视主持人或媒体人,还有娱乐圈名人高晓松、以“公知”为己任的司马南、“打假斗士”方舟子等等,甚至连香港美男作家马家辉也赫然在列。而且网友们显然希望“出镜率”更高的主持人或评委嘉宾“下台”。这就说明现在“粉丝造反”不仅是针对某些名人的做派和作风,而是对整个“名人狂热”的反思。我认为这对于纠正“名人崇拜”的社会浮躁、提高草根平等参与意识来说无疑是一种文化进步,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的一次拷问。

  回顾“名人狂热”的形成过程,新闻媒体可以说是名人的“星工场”。无论是学术圈、娱乐圈、政治圈、体育圈、知识圈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一批一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成名和扩大知名度,这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固有的功能和受众的心理共同完成的,但也不能排除媒体有过于热衷于造星和“深加工”行为。比如在学术上,媒体的功能本来只能起推广普及的作用,而我们有的电视栏目却大气地以“家”为名,凭空拔高了参与者的学术地位和声名。有的媒体把自己推出的“学术名家”当百宝箱到处推广,“三星堆”之谜的文物展览由他们讲评,甚至请他们登上泰山极顶俯视中华文化,说是“秀口一开,就是半个盛唐”。媒体的这种行为,也害得许多名人经不起专业推敲和社会的检验。

  同时,媒体也是名人的最大用户和效应受益者,他们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许多媒体栏目简直成了名人专栏,嘉宾唯名是请,节目以名取胜,用稿也是唯名是举,以致每天占据着报纸、广播、电视、和网页的版面的显著位置多为名人占据。有的电视台整个成了名人沙龙,有的网站成了名人的唾沫滩,名人的言论、故事、甚至片言只语、胡说八道、八卦趣闻,统统成了最宝贵的新闻资源,一股脑儿往受众灌输,物极必反,最终也必然引起受众的“反胃”和吐槽。

  媒体如此热衷制造名人、过度消费名人,不仅害了名人,助长了“名人崇拜”的文化浮躁,同时暴露了其自身作风和职业操守方面的问题,有违媒体的本分和天职。趁此“粉丝造反”之际,我这个新闻老兵也顺便向媒体同仁进一言。

责任编辑:hdwmn_zhj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如何健康过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指引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 民调:韩国总统李在明执政首月支持率为65%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斜视手术什么年龄做较合适?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医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喜迎食博丨成都市新津区考察团到漳州龙海 龙海区检察院:法治护航成长,共筑家庭保 长泰后坊村幸福院:托起稳稳的“夕阳红” 平和:双向奔赴 校地合作共谋振兴新篇 南靖县开展2025年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集 今日(7月4日)最新油价查询:7月15日油 农行东山县支行:顶街设征信宣传栏 助力 平安产险福清中心支公司:“爱和责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