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生命最后48小时
4月3日,泉州有风。33楼顶,阿莹只是一个人,手机也没带。
她把鞋子摆放得很整齐。她没有告别,却以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纵身跃下,告别世界。
她为何会这样终结自己的生命?那一会,她有挂念着什么吗?
在无法接受的现实之前,一串串疑问潜于惋惜之间。
■这次回家没买回程车票
昨日,记者联系到阿莹的大学好友小雨(化名)。听说阿莹的事情后,小雨当即泣不成声:“不可能!不可能!她之前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我不相信……”
小雨的心情难以平复,过了几个小时,她才断断续续地告诉记者:“我们在一个学校,以前放假的时候经常相约坐车回泉州。”她告诉记者,阿莹是清明节放假前回泉州的,她这段时间刚好在泉实习,她电话里还特地嘱咐阿莹,要买回程车票,省得返校买不到票。
“她当时跟我说,不要紧,实在不行让妈妈送。”阿莹告诉小雨,她没有提前买回程票。
小雨说,阿莹妈妈以前也开车送过女儿回校,所以听到好友这么说,她并不觉得有异。
■出走前一天没和好友见面
小雨最后一次联系阿莹,大概是阿莹失踪的4月3日下午2时左右。
“出事前一天,我们在电话里聊天,我约她见面,她说要扫墓,还要去看外公,没办法出来。”到了3日下午,小雨给阿莹发了两条短信,阿莹没有回复。
“我以为她正在扫墓,没看到短信,于是我给她打了电话,大约是下午2点。”小雨说,第一个电话阿莹没有接,一直到下午3点,她接连给阿莹打了4个电话。“以前我不会这样的,那天不知为什么,就是一直给她打。”
第5个电话在3日下午4时左右拨出,阿莹的手机关机了。
3日当晚,小雨知道好友失踪的消息后,和很多人一样,开始疯狂地寻找阿莹。这时她才知道离家的时候,阿莹根本没带手机。
阿莹纵身从蟠龙大厦一跃而下的时候,小雨和阿莹家人仍旧抱着一线希望,等她回家。
■同窗回忆:学习上进是美术特长生
阿莹高中就读于市区某中学,是理科生。
她的高中好友小陈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女孩,高中的阿莹,性格外向,跟同学相处融洽,喜欢小动物,高考是美术特长生。
“她的成绩在班上算中等,挺上进,比较想读书,只是高考后我们没有见过面。”小陈说,毕业后,她联系过阿莹一次,希望出来见面,阿莹当时没时间。
听说阿莹失踪的消息,高中班级的qq群里炸了锅,大家都在相互传递这个消息,告诉每一个同学,一旦发现阿莹,一定要互相通知,把她找回来。
“看到坠楼的消息时,我发现很多特征都跟阿莹很像,可是我不愿意相信,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小陈哽咽了。
小雨说,她看过阿莹画的水粉风景画,画得很好。
“我们经常见面,即使没有见到,隔三差五也要电话联系,这段时间她的功课比较紧张。”小雨说。
由于美术院系的学生要赶画稿,从构图到作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最近的阿莹比较忙。小雨记得,有一次相约见面前,阿莹赶画稿到凌晨五六点。
“可是见面的时候,她很开心,没有丝毫不正常的地方,真的确定是她了吗?”说到最后,小雨又哭了。
■同学印象:矛盾的她开朗又不快乐
微博上,坠楼女子的身份被确认正是离家出走的阿莹,同学或是博友,不少人为之惋惜落泪。
从网友@the-ting发出阿莹失踪的微博,大量网友转发接力寻找阿莹,到昨日傍晚,阿莹不在人世的消息被最终确认,在整个过程中,阿莹生前的同学、好友在微博上写下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她开朗、漂亮、唱歌很好,却又有强烈的不快乐。
@麦田-阳光转发了阿莹同学的一条微博,诚挚与企盼跃然笔下:阿莹啊,班长挺你……现在班长还在,志鹏阿章裴杰福文全在。没有什么担子那么重。我们还年轻,不要轻易放弃。
@井下真二:我的初中同学,她长得很漂亮……是她太幼稚,还是世界太残酷了?是什么原因让她走这极端?默哀,祈福,希望在天堂可以过得开心点!
阿莹的高中同学小吴在微博上说,她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开朗又有强烈的不快乐的女孩。“我们做过同桌,聊天时,我觉得她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很强烈,但又郁郁寡欢。”
□早报记者蔡紫旻陈祥木苏勇通讯员陈荣省文/图
妙龄年华、大学生、独生女……面对这么美好的生活,黄某却选择以轻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到惋惜。人们不禁反思,在教育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时,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注意什么?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亟待加强
【关注一】孩子为何走极端
缺乏挫折教育。北京东方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心理专家张秀云认为,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变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受不得任何打击。”她认为,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排解,反而容易走极端。
缺乏倾诉。孩子缺乏倾诉,心理压抑得不到缓解,也是造成走极端的原因。“目前心理机构不健全,做心理辅导的专家太少了。”张秀云说,人的情感需要宣泄,如果一直闷着,就会钻牛角尖。“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找亲人或者朋友聊,把一些事情说出来就好了。”
缺失责任、生命教育。“现在有很多孩子很自私,只顾自己的感受,不够担当。”张秀云说,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家长培养一个孩子成长不容易,不管遇到什么事,轻生都是不应该的。学校、家长应该对孩子从小进行责任教育、生命教育。
【关注二】家校如何教育
家庭教育:重在培养责任心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孩子都很疼爱。”泉州师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邓岳敏说,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要更理性,孩子其实不缺乏爱,缺乏的是严而有格的爱,不能让孩子觉得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当其他人无法像亲人一样围着孩子转时,他们才不会有心理落差。
从小让孩子承担家务,从培养家庭责任开始培养责任心是家庭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责任心包括对自己、家庭、社会、环境、集体的责任,从教孩子学会承担对自己、家庭的责任开始,培养更深层次的责任。“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过分关注成才,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邓岳敏表示,并不一定学习好、工作好才是有出息,内心幸福才是人生最终的追求。
学校教育:开展生命教育
在学校教育方面,专家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淡化,要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中学生、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很多,学校方面不一定认同,但应该要理解学生。
此外,开展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是一项更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责任教育,都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上,而要用实践来让学生明白生命很可贵,活着真好。让他们明白,人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心态仍然应该乐观向上,要敢于担当,负起责任。
【关注三】怎样排解压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有心事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排解。“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向别人倾诉,一些不愿意说、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就好了。”邓岳敏说,同辈人之间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感受,当你知道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别人也曾遇到时,所碰到的事也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其次,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面对湖水或者一些空旷的地方高吼,或者可以做一些例如打沙包之类的运动,哭也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
“还要学会自我解嘲,具有新时代的阿Q精神。”邓岳敏认为,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进行一些自我调侃,对自己开玩笑,可以让自己很快地释怀。如果以上的方法都没有效果,就应该要寻找专业的帮助了。“可以向心理咨询老师或者心理咨询热线寻求帮助,老师和父母也是很好的选择对象。”父母其实是最安全的避风港。自己本身要意识到有多种途径可以走出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