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还在身边,却在其他国家被盗刷了,该怎么维权”,“信用卡的副卡被盗了,我是主卡持卡人,该怎样防范风险”,“银行和商户‘扯皮’,把我的刷卡积分弄没了”,“听说网上有复制银行卡设备的,我特担心,将来的金融IC卡是不是更安全”……在昨日本报“消费与安全”特别报道之银行卡安全热线互动专场上,热线电话铃声不断。有关银行卡使用安全的一些问题让许多市民感到担心和困惑。
人在亚洲收到欧洲消费通知
市民郭先生去年10月在斯里兰卡出差期间,突然接到手机短信被告知自己在比利时消费了2500欧元。卡片明明在自己手中,怎么从亚洲“漫游”到欧洲去了呢?回国后,郭先生向银行提出了拒付申请,目前仍在等待回复。
与郭先生相比,张女士的遭遇更窝火。她和儿子分别是信用卡主副卡的持卡人,儿子未设密码的信用卡副卡失窃,在本市产生近4万元的盗刷金额,而银行只按未设密码的信用卡赔付条款规定赔偿了1.5万元。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在与银行长达近3年的交涉中,由于自己没有补交其间产生的滞纳金,自己被告知将被列入信用记录黑名单。
天津银联专业人士指出,持卡人要理性维权,重视收集并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和郭先生类似遭遇的持卡人可以向银行出示出入境记录信息,证明那笔盗刷发生时本人不可能在消费现场,发卡银行和商户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张女士的遭遇证明了信用卡不是网上传言所说的“未设密码更安全”。从国内外的用卡潮流看,业内越来越推崇增加凭密码使用的环节。在申请未设密码的信用卡时,她和孩子被视为默认了发卡银行免责和赔付条款。至于失窃后她对赔付条件产生不满,建议她出具证据证明商户的过错,通过法律手段追查本市商户的责任,补齐滞纳金。在案件受理期间,建议她不要因违约还款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可以先垫付再追偿。
商户造假影响持卡人积分
“刷卡消费赠积分”是很多银行和商家携手促销的常用方式。而市民李先生却发现自己被银行和商户“忽悠”了。他在河北区的一家餐馆刷卡就餐时,参加了商家与银行推出的“满**元赠银行卡积分”,而到银行的对账单寄来时,他发现这笔交易记录的奖励积分是零。与他有相同遭遇的一些市民也反映,他们投诉这种虚假促销时,商家把责任推给银行,银行又推给商家。
这种扯皮问题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银联人士追查一些投诉案例发现,原来是商户在刷卡交易类型上造假。在刷卡交易类型上,餐饮类商户的手续费是2%,而一些批发市场商户的手续费是单笔最高封顶50元。为减少刷卡手续费的支出,一些餐饮商户向银行造假申请为批发类商户。而银行系统中把促销活动默认为餐饮类商户,但收银机具是按批发类商户上传的数据,因此银行系统中就没有把奖励积分打到持卡人账户上。为商户安装收银机具的银行负有审核失察的责任,在银联的干预下,银行纠正了商户的造假行为。银联人士表示,在接到类似的投诉后,他们将重点检查银行的责任,保障持卡人利益。
金融IC卡防伪功能大幅提升
警方曾破获一些磁条卡被复制的案件,本市正在积极推行新型的金融IC卡,人们对此卡的安全性很关注。
据银联人士介绍,金融IC卡的存储介质是芯片,银行卡防伪功能被大幅提升了。目前,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由中国银联牵头,各主要发卡行参与实施的金融IC卡受理终端改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本市,人们不久就可以刷最新型的金融IC卡乘坐公交车、地铁。天津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在半年内将完成其所有的遍布在公交、出租、地铁、轻轨、停车场、便利店等地受理终端改造,使之可以受理金融IC卡,让人们感受到刷卡支付的安全和方便。